魏宪使石笋小筑 其二
野芳佳木自衡斜,约勒春风占物华。
聊复避喧非避世,种桃不似种梅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自然芬芳与优美树木中感受时光流转,春风拂过万物生机勃勃。暂时逃离喧嚣却不求隐逸于世,种植桃树却不同于培育梅花。
去完善
释义
1. "野芳":指田野间的芳香花草,这里代指自然的美好景致。
2. "佳木":优质的树木,这里泛指美好的植被。
3. "衡斜":指的是不规则的分布,此处形容花草树木自然生长,无拘无束的状态。
4. "约勒":约束和控制,这里表示限制春天的气息。
5. "物华":指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景色和物质文明。
6. "聊复":姑且,勉强,表示随顺自然的一种心态。
7. "避喧":避开喧闹的场所或事物,这里指诗人选择隐居于世的态度。
8. "非避世":并非要完全脱离尘世的生活,表示诗人虽隐逸却仍有牵挂。
9. "种桃":种植桃树,这里比喻培养教导学生。
10. "不似":不像,表示诗人对培养教导学生的态度与以往的隐士不同。
11. "种梅花":栽种梅花,暗指传统的隐逸之士清高孤洁的品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离世俗纷扰、悠然自得的生活情境。诗中,诗人以“野芳佳木”作为背景,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宁静与美丽。通过“春风”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又以“种桃不似种梅花”这一表达,暗示了自己虽身处田园,却并未完全忘却世事的心境。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豁达态度和怡然自得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魏宪使石笋小筑 其二》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释居简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刚刚建立,北方领土丧失,朝廷内外矛盾重重,政治斗争激烈。
在这样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释居简的生活也充满了曲折。他早年曾出家为僧,后又还俗,经历了世态炎凉,深知民间疾苦。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人生哲理为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与朋友魏宪使在石笋小筑的欢聚情景。石笋小筑是魏宪使的一处别业,位于山水之间,环境清幽。诗人通过对石笋小筑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和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