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夜半对雪作

标题包含
夜半对雪作
积雪未消惊白夜,欻思小艇钓云沙。 排檐故作纤纤笋,著树还开万万花。 最觉素娥相映发,不应青女妒容华。 麦如马尾年年在,枵腹鸣雷莫怨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朋,字孔硕,号半峰,明朝末年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以诗词歌赋见长。 洪朋在青年时期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回到家乡,致力于教育和文学创作。他的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雪尚未融化时,夜间显得格外明亮,突然想起乘坐小船到云沙之上钓鱼的场景。 一排屋檐下有着细长的竹笋生长出来,它们攀附着树木并绽放出千万朵花。 月亮与这景象最为相配,闪耀着光芒,丝毫不输给那些传说中的仙女。 麦子就像是马尾一样富有韧性,年年都会再度长出,即使面临饥饿也仍然能发出响亮的雷声,不会感到抱怨和遗憾。
去完善
释义
1. 白夜:指无月的夜晚或阴天。 2. 欻(xū):忽然,表示动作迅速。 3. 小艇:小型的船只。 4. 云沙:泛指水边的沙地。 5. 排檐:形容积雪沿屋檐垂下的景象。 6. 故作:特意做出。 7. 纤纤笋:指积雪在檐下形成的细小尖状物。 8. 著树:指积雪覆盖在树上。 9. 万万花:形容积雪形成的花朵繁多。 10. 素娥:嫦娥的别称,此处比喻明月。 11. 青女:传说中的霜雪之神。 12. 容华:容颜美丽。 13. 麦如马尾:形容小麦穗像马尾巴一样下垂。 14. 枵(xiāo)腹:空着肚子。 15. 鸣雷:形容雷声大作,这里借指冰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半时分雪景的壮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之情。首联通过“未消”和“惊白夜”形象地展现了积雪的厚度和寒冷的程度,而诗人此时忽发奇想,希望自己能够乘坐小艇,垂钓于云海之间,表现出诗人的浪漫想象力和不羁的个性。颔联则以细节的描绘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大雪压弯了屋檐,如同春笋般耸立;雪花覆盖在树上,仿佛开出万朵鲜花,彰显了雪花的美丽与生机。颈联则通过与嫦娥相对照,赞美雪景之美,并且婉转地传达了嫦娥的美丽不应引来青女的嫉妒之意。尾联则是借麦穗比喻丰收的希望,即使在大雪覆盖之下,麦穗依然茁壮生长,呼应了诗人对自然的力量的敬畏之情。整体来看,该诗从宏观到微观,从想象到现实,层次分明,情感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半对雪作》是南宋诗人洪朋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在这期间,中国南方的气候多变,经常下雪。 洪朋在当时生活较为困苦,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没有成功。他的父亲和兄弟都是文人,但因为政治原因,他们的家族受到了打压。在这样的环境下,洪朋的创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在诗歌创作的同时,南宋朝廷内部斗争激烈,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的争斗持续不断。北方的金国也对南宋构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洪朋的诗充满了忧虑和愤怒。他用诗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以及对时局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