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旅夜
久客怨长夜,西风吹雁声。
云移河汉浅,月泛露华清。
掩瑟独凝思,缓歌空寄情。
门前有归路,迢递洛阳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期在外的游子抱怨漫漫长夜,秋风吹过大雁哀鸣。
天空中的银河渐淡,月亮洒下清澈的光辉。
静静抚着琴弦独自思考,歌声飘荡传递深情。
门前有一条回家的路,那是遥远的洛阳城。

去完善
释义
1. 长安:古时候的都城,今西安。
2. 旅夜:旅途中过夜。
3. 久客:长期在外旅行的人。
4. 西风:西方刮来的风,秋风。
5. 雁声:大雁的叫声,相传秋天大雁南飞,叫声凄厉。
6. 河汉:银河。
7. 露华:带露水的花朵,这里指月光照在露水上反射出的光。
8. 掩瑟:弹奏琴瑟的动作,表示倾诉愁绪。
9. 独凝思:独自思考。
10. 缓歌:慢慢唱歌,表示心不在焉。
11. 空寄情:徒劳地寄托情感。
12. 归路:回家的路。
13. 迢递:遥远的样子。
14. 洛阳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古代古都之一。

去完善
赏析
《长安旅夜》这首诗歌以旅人的视角描绘了在异乡夜晚的感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诗的首联“久客怨长夜,西风吹雁声”,既表达了诗人长期离家在外、独自漂泊的孤寂之情,也通过西风和雁声表现出秋天的萧瑟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云移河汉浅,月泛露华清”,描写了夜晚天空的景象。云彩飘动,银河渐渐暗淡;月光洒落,露水显得清澈透明。这一景象寓示着时间的推移,暗示诗人一夜无眠。
颈联“掩瑟独凝思,缓歌空寄情”,描述了诗人独自弹瑟,歌声缓缓表达内心情感。这一句展示出诗人在孤独的夜晚,通过音乐排解心中的愁绪。
尾联“门前有归路,迢递洛阳城”,则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渴望,他期待回到遥远的家乡——洛阳。诗人通过对家门口通往洛阳城的归路的想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整首诗歌语言质朴,意境深远,通过描绘秋天的夜晚景色,展现了诗人离家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安旅夜》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850年左右的晚唐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矛盾尖锐,政治斗争激烈,诗歌艺术却达到了空前的高峰。许浑生活在这一时期,他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对这首诗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公元850年左右,唐朝已经进入了衰落阶段,政治腐败、战争频繁、民生疾苦等问题日益严重。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浑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深感忧虑和责任。他通过自己的诗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间疾苦的同情,以此抒发内心的感慨。
许浑出身贫寒,凭借才华和努力考取了功名,但他并没有像其他官员那样沉迷于荣华富贵,而是关心国家大事和民众疾苦。他常常在旅途中观察社会现象,思考人生价值。这首《长安旅夜》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
总之,《长安旅夜》是许浑在晚唐时期,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反思和对时代背景的观察,创作出的具有深刻内涵和感染力的诗篇。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展示了晚唐时期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矛盾,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