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水墨草虫

标题包含
题水墨草虫
蜻蜓低傍豆花飞,络纬无声抱竹枝。 忆得西湖烟雨里,小园清晓独行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道璨(1043-1128),字无文,号石湖居士,俗姓李,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僧,与释惠洪、释祖可并称为“三僧”。 释道璨自幼聪颖过人,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译:蜻蜓低空靠近豆花飞舞,络纬无声紧抱住竹枝。 回想起在西湖烟雨中漫步,清晨在小花园里独自前行。
去完善
释义
《题水墨草虫》注释: 1. 蜻蜓:昆虫纲蜻蜓目蜻蜓科的一种常见昆虫,生活在水域附近。 2. 傍:靠近,接近。 3. 豆花:豆科植物的花,这里指豆花状的景物。 4. 络纬:昆虫名,又称纺织娘或蟋蟀。 5. 无声:没有声音。 6. 抱竹枝:栖息在竹子上。 7. 忆得:回忆得起。 8.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著名旅游景点,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 9. 烟雨:形容雾气与细雨交织的景象。 10. 小园:较小的花园。 11. 清晓:清晨。 12. 独行:独自行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释道璨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诗中通过对蜻蜓、络纬(一种纺织娘)等动植物的生动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厚的情感。 首句“蜻蜓低傍豆花飞”,形象地描绘了蜻蜓在豆花上低飞的情景。这里的“傍”字用得精妙,既表现了蜻蜓与豆花的关系,又传达了诗人对这一景色的独特感受。这句诗以动写静,通过蜻蜓的低飞,反衬出环境的宁静。 第二句“络纬无声抱竹枝”,描述了络纬紧紧抱住竹枝的情景。这里,“无声”二字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这句诗通过络纬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三句“忆得西湖烟雨里”,诗人回忆起了在西子湖畔烟雨中漫步的场景。这句诗通过“忆得”二字,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了诗人曾经的经历,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同时,“烟雨”一词,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朦胧美,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末句“小园清晓独行时”,描述了诗人清晨在小园里独行的情景。这句诗以“独行”为切入点,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自然的向往。同时,“清晓”一词,点明了时间的早,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清新之感。 整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成功地传达出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水墨草虫》是宋代诗人释道璨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水墨草虫画,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生灵的敬畏之情。根据诗歌内容,我们可以推测这首作品创作于宋代(960-1279年)。 释道璨生活在北宋末年,他是一位僧人,擅长写诗。在那个时候,禅宗佛教在中国非常流行,许多文人和僧人都热衷于探讨禅理。释道璨也不例外,他的诗作充满了禅意和哲理。然而,在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这使他对生命的无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同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北宋王朝的衰落和金朝的崛起。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在面对战乱和社会动荡时,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人生、自然和对社会现象的感慨。因此,我们可以在释道璨的诗中找到一些时代的烙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