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琴师谈琴
至乐无声识者希,有声终是假人为。
一时得趣惟元亮,千载知音欠子期。
欲写性情初动处,当原律吕未生时。
夜寒月照虚堂壁,鹤唳猿吟总是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最快乐的音乐没有声音,能听懂的很少;有声音的音乐终究还是虚假的东西。
最能获得乐趣的是陶渊明,千年以来缺少像钟子期那样的知音。
想要描绘情感的初始涌动,应该在音乐规律还未形成之时。
夜晚寒冷,月光照耀在空荡荡的厅堂墙壁上,鹤鸣猿啼总像是诗。
去完善
释义
1. 至乐无声识者希:至乐,即最高的音乐;无声,指音乐的最高境界是无形的;识者,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这一句的意思是,最高尚的音乐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真正理解这个道理的人很少。
2. 有声终是假人为:有声,有声音的音乐;假人,指并非真情实感的表演。这一句的意思是,有了声音的音乐终究不是真实的情感表达,而是模仿者的表演。
3. 一时得趣惟元亮:元亮,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字。这一句的意思是,当时能真正得到乐趣的只有陶渊明这样的高人。
4. 千载知音欠子期:子期,指春秋时期的钟子期,他与俞伯牙并称为“知音”。这一句的意思是,千年以来,真正理解音乐的人不多,缺少像钟子期这样的知音。
5. 欲写性情初动处:这一句的意思是,想要通过音乐来表达人们的情感,需要找到最初的触动点。
6. 当原律吕未生时:原,探究;律吕,古代音乐中的基本音阶;未生时,指音乐还未产生的时候。这一句的意思是,要探究音乐的本源,就要回到音乐还没有诞生的时候。
7. 夜寒月照虚堂壁:这一句描绘了夜晚寒冷的气氛,月光照耀在空荡荡的房间里。
8. 鹤唳猿吟总是诗:鹤唳,鹤鸣;猿吟,猿猴的叫声。这一句的意思是,无论是鹤鸣还是猿猴的叫声,都充满了诗意。
去完善
赏析
《与琴师谈琴》这首诗歌以与琴师谈论琴道为引,探索音乐的本真之境。诗人开篇即言:“至乐无声识者希”,表达了音乐的最高境界在于心灵的默契交流,而非仅仅是声音的震撼。第二句“有声终是假人为”,则揭示了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当其被用来取悦大众或者博取名利时,便失去了它本真的意义。
接着,诗人通过陶渊明和俞伯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真正音乐之人的赞美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第三联:“欲写性情初动处,当原律吕未生时。”更是揭示了音乐之本真应当是记录人内心情感的最真实流露,而非拘泥于传统的音韵规律。在尾联中,诗人则以“夜寒月照虚堂壁,鹤唳猿吟总是诗。”作结,传达出内心的孤独和高洁之情,同时也将自然界的音响融入诗篇之中,让诗歌充满了意境之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与琴师谈琴》是元代诗人陆文圭的一首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元朝时期,具体时间未详。在这段时间里,陆文圭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元灭金后,南方人民仍在南宋的统治下过着较为安定的生活,但随着元朝逐步统一全国,这种宁静的生活也受到了威胁。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陆文圭作为一个文人,对于琴艺有着深厚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他与琴师谈论琴艺的过程中,感慨万千,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融入到了这首诗歌中。诗中描绘了琴师的技艺精湛,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陆文圭在面对时代变迁时的无奈与坚韧,以及他作为一个文人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