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喜跂蹈登科注官

标题包含
喜跂蹈登科注官
祖门俦子又诒孙,善庆儒科燕后人。 雁塔继题三世字,桂林仍见两枝春。 稽山照邑天如画,霅水浮州地绝尘。 我亦浩然归思起,明年双棹趁吴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挚(1030年-1098年),字莘老,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刘挚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中进士,进入官场。他在地方任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喜跂蹈登科注官:这是一首表达诗人科举及第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的诗。 2. 祖门:指祖先或家族。 3. 俦子:同辈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4. 诒孙:留给子孙。 5. 善庆:好事连连。 6. 儒科:指科举考试。 7. 燕后人:燕地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8. 雁塔:西安大雁塔,常用来比喻科举及第。 9. 三世字:三代人的名字。 10. 桂林: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这里的“桂林”是借代用法,表示美好的事物。 11. 两枝春:指诗人的两个儿子。 12. 稽山:浙江省绍兴市的会稽山,这里用“稽山”来代表家乡。 13. 照邑:照亮城市,形容繁荣的景象。 14. 霅水:浙江省湖州市的霅溪,这里是借用地理名词来描绘美丽的水乡风光。 15. 浮州:指水面上的城市,这里用来形容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16. 地绝尘:地面干净得连尘土都没有,形容环境整洁优美。 17. 浩然:广阔浩渺的样子。 18. 归思:回乡的念头。 19. 双棹:两条船,这里用来表示诗人和家人一起回乡。 20. 吴莼:吴地的莼菜,这里用来象征江南水乡的美食。
去完善
赏析
《喜跂蹈登科注官》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刘挚喜悦之情以及期望的诗词。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家族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三代人的成功,这是家族的荣耀。诗人以“雁塔继题三世字,桂林仍见两枝春”描绘了这一盛况,寓意家族的繁荣昌盛。同时,诗人还提到了自己的家乡,那里的美景令人陶醉。最后,诗人表示希望明年的自己也能回到故乡,享受那里美丽的风景和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诗意,展示了诗人对家族和故乡的热爱与自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喜跂蹈登科注官》是北宋著名诗人刘挚的一首抒发科举得中后喜悦之情的诗。此诗创作于宋神宗时期,大致在公元1068年到1085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宋朝社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科举制度对文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刘挚本人曾经历科举考试的磨难,多次落第,最终在神宗朝获得功名。 当时社会,读书人寄希望于通过科举考试实现个人抱负,光耀门楣。刘挚在诗中通过对“喜跂蹈登科”的描绘,表达了在科举道路上付出艰辛努力后的成功喜悦,以及为国效力、为民造福的决心。这首诗反映了他对自己人生际遇的独特理解和感受,也是那个时代文人共同追求的精神写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