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挽潘孺人 其一

标题包含
挽潘孺人 其一
闻说初年失偶时,回看囊箧鬓成丝。 谁知旧室如新室,解抚前儿似后儿。 南涧苹生方得助,河阳花落不胜悲。 高楼百尺今休上,望著佳城空泪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听说早年丧偶的时候,回头看看我的行囊和头发都已花白。 谁想到那老宅子如同新的居所,抚慰前儿就像关爱后儿一样。 南方山涧的苹果树才刚刚成长,而河阳的花儿却已经凋谢让我感到无比的悲伤。 曾经的百尺高楼如今不再攀登,望着远方的佳城只能默默流泪。
去完善
释义
1. "闻说":听说。 2. "初年":早年。 3. "失偶":指丧偶。 4. "囊箧":腰包, 小箱子。这里指家中积蓄。 5. "鬓成丝":形容头发变白。 6. "旧室":这里指原来的房子。 7. "新室":新建的房子。 8. "解抚":抚养成人。 9. "前儿":前妻生的孩子。 10. "后儿":后来的妻子生的孩子。 11. "南涧":古代郑国地名,这里代指作者家乡。 12. "苹生":指春天苹果树开花的景象。 13. "河阳":古县名,在今中国河南省孟津县一带。这里是作者的故乡。 14. "花落":花谢的时候,即春天结束之时。 15. "高楼百尺":高大的楼台。 16. "佳城":指坟墓。 17. "泪垂":流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黄干悼念妻子潘孺人的作品。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 首联“闻说初年失偶时,回看囊箧鬓成丝”,讲述了诗人听闻妻子去世的噩耗,回想当年失去伴侣的日子,不禁感慨万千。诗人通过“囊箧”和“鬓成丝”两个细节描绘了自己生活的艰辛和对时光的无奈。 颔联“谁知旧室如新室,解抚前儿似后儿”,描绘了诗人虽然失去了妻子,但家中的生活依然井然有序。他能够像对待新生一样照顾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母爱。 颈联“南涧苹生方得助,河阳花落不胜悲”,以“南涧苹生”和“河阳花落”为意象,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规律,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妻子的悲痛。 尾联“高楼百尺今休上,望著佳城空泪垂”,则描绘了诗人无法登上高楼,只能遥望妻子的墓地,泪流满面的场景。诗人通过对高楼的描绘,表现出自己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潘孺人 其一》是南宋诗人黄干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后期,具体年份不详。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同时蒙古帝国崛起并不断南侵,对南宋造成极大的外部压力。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黄干作为一位文人,以诗词为武器,关注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潘孺人的哀思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公。 在个人生活方面,黄干虽然出生于书香门第,但他的一生却充满了波折。他曾两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后来,他投身于教育事业,致力于培养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然而,他在仕途上也并未取得显著的成就,最终只能以一介书生身份终老。 总的来说,《挽潘孺人 其一》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亲人的哀思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