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独坐敬亭山

标题包含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少年时曾游历全国各地,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生活...查看更多
倪磊楚
去完善

译文
唯有我与敬亭山彼此对望,互不生厌倦之情,仿佛心意相通般默契。
倪磊楚
去完善
释义
敬亭山:位于今安徽宣城北,以幽静秀丽闻名;孤云:象征着孤独与自由。
倪磊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虽短小精悍,却蕴含深邃意境。开篇描绘了一幅动态画面,“众鸟”离去和“孤云”独行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天地间的空旷与寂静。随后笔锋一转,将情感聚焦于人与山之间独特的关系——“相看两不厌”。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敬亭山以生命,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语言的心灵交流。全诗通过简洁凝练的文字,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氛围,表现出诗人遗世独立的精神境界以及对大自然永恒之美的赞叹。
倪磊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即公元759年。当时李白天宝年间在长安的仕途并不得意,被赐金放还,于是他回到了故乡四川,但又因种种原因再次离开四川,来到长江中下游一带漫游。在这期间,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独坐敬亭山》。 这段时间是李白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在长安经历了官场的黑暗与复杂,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因此在诗中表现出了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孤独的心境。“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喧嚣的厌恶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此外,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也十分重要。唐玄宗晚年疏于朝政,沉溺于享乐,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虽然这场战乱最终得到了平息,但大唐王朝的国力却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寻找心灵的慰藉,试图通过诗歌表达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这也是李白在此时写下《独坐敬亭山》的重要原因之一。
倪磊楚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