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鹿鸣燕

标题包含
鹿鸣燕
乱山森立围古房,重碧叠青天与长。 钟奇孕秀为隽良,有如六子争轩昂。 胸次襞积云锦章,汉之晁董唐常杨。 当日折冲阵堂堂,尺箠不折筑受降。 皇上吁俊奄帝王,士孟其晋如康庄。 即今劝驾观国光,接翼便合鸳鹭行。 后先差池似未妨,一夔自足开天荒。 五大次第趋岩廊,怀宝判阅三星霜。 一杯首饯江夏黄,一诗窃比振履商。 功名逼人未易量,坐来相映眉间黄。 谁遣大宅浮春阳,他年朝路偕翺翔。 惟南有斗耿昊苍,一字定寄渔樵乡,老子善诵君叵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造(1012年-1067年),字天祚,号刚简,江苏高邮人。北宋官员、文人。 陈造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历任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尚书都官...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翻乱的群山环绕着古老的房屋,绿意盎然的树丛和天空交织在一起。钟灵毓秀孕育出了秀丽的风光,仿佛六个才子在比试才华。心中有锦绣般的文章,如汉代的晁错、董仲舒,唐朝的常衮和杨慎。当年身先士卒上阵杀敌,即使手中的短棒断裂也要接受敌人的投降。皇帝选拔人才成为帝王,士人如孟轲般地走康庄大道。如今鼓励出行观赏祖国的美好风光,如同展翅的鸳鸯双双齐飞。先后之间的差别似乎并不重要,一个贤能之士足以开拓新天地。五位杰出的人才陆续进入朝廷,手握珍宝经历数年的风霜。首祭一杯献给江夏的黄庭坚,一首诗暗自与振履商相比。功名步步逼人难以估量,坐观自己的功勋逐渐积累。谁让这宅院沐浴在春光之中?未来共同在朝堂上翱翔。唯有南方的北斗闪烁于浩渺苍穹,寄给渔夫樵夫的一字书信,请君切莫忘记老子诵读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鹿鸣燕》陈造 1. 乱山:形容群山的形状各异。 2. 森立:密集耸立的树林。 3. 古房:古老的房屋或建筑。 4. 重碧:深绿色。 5. 钟奇孕秀:指汇聚奇异和孕育秀美的事物。 6. 六子:古代以“六子”指称出类拔萃的英才。 7.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 8. 胸次:心胸。 9. 襞积:褶皱,层叠。 10. 云锦章:指锦绣文章。 11. 汉之晁董唐常杨:这里指的是汉代的晁错、董仲舒,唐代的常衮和杨炎。他们都是著名的文人学者。 12. 当日:当时。 13. 折冲:折冲将军,古代武官名。 14. 尺箠:短杖,引申为轻微的力量。 15. 筑受降:在古代战争中,筑是一种军乐器,用于传达军事命令。筑受降表示接受敌人的投降。 16. 皇上:皇帝。 17. 吁俊:招揽贤才。 18. 奄帝王:占据帝王之位。 19. 士孟:儒家学者孟轲,他主张仁政和王道。 20. 其晋如康庄:指儒家的政治理想。 21. 即今:如今。 22. 劝驾:鼓励他人出行。 23. 观国光:观察国家的繁荣景象。 24. 接翼:并列,接近。 25. 鸳鹭行:比喻文人雅士的行列。 26. 后先差池:指先后到达的顺序有些混乱。 27. 一夔自足:指一个人就足够了。夔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 28. 开天荒:开创新天地。 29. 五大:五位杰出的人才。 30. 次第:依次。 31. 趋岩廊:走向朝廷。 32. 怀宝:怀抱珍宝,指有才华的人。 33. 判阅:判断,审视。 34. 三星霜:指三年时间。 35. 一杯首饯:用一杯酒为先行者送行。 36. 江夏黄:指唐朝诗人黄庭坚。 37. 振履商:形容商鞅的故事,他曾劝说秦孝公实行变法。 38. 功名逼人:功名利禄扑面而来。 39. 眉间黄:指额头上的皱纹。 40. 大宅:指朝廷。 41. 春阳:春天的阳光。 42. 他年:将来。 43. 朝路:朝廷的道路,指仕途。 44. 翱翔:翱翔于天空。 45. 惟南有斗:指南斗七星。 46. 耿昊苍:明亮地照耀在天地之间。 47. 一字定寄:一个字就能寄托自己的情感。 48. 渔樵乡:渔人和樵夫生活的乡村。 49. 老子:作者自称。 50. 善诵:擅长诵读诗歌。 51. 君叵忘:希望你不要忘记我。
去完善
赏析
《鹿鸣燕》是一首描绘文人雅士聚集和抒发豪情壮志的诗歌。首联通过描述群山环绕的古屋、蓝天白云的美景以及钟灵毓秀的人杰地灵,营造出一种庄重而雅致的氛围。颔联用“六子”比喻参加宴会的文人墨客,展现出他们在交流中的自信和风度。颈联则赞美了这些文人的才华横溢,可以与汉代的著名文人相媲美。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提及当时的皇上是汉武大帝,号召选拔人才为国效力。诗人在此表达了希望受到朝廷重视的愿望。随后,诗人提到国家的人才选拔制度,鼓励众人共同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尾联则以飘渺的意境,祝愿在座各位文人志士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同时也表示出自己谦逊的胸怀。 整首诗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与抱负,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情感。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和对自身命运的思考,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鹿鸣燕》是南宋诗人陈造所作的脍炙人口之作。该诗创作于公元1226年,正值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斗争激烈、民族矛盾突出的时期。陈造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在这个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北方领土丧失,外患严重,内忧外患使得民生疾苦。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和民众疾苦的诗人,陈造在诗中以鹿鸣燕为引子,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陈造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取得功名。这使得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他的笔下,鹿鸣燕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由和平的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