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客愁不到西池路。
残春又逐花飞去。
今日傍池行。
新荷昨夜生。
故人千虑绕。
不道书来少。
去住隔关河。
长亭风雨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客人的忧愁不会到达西边的池塘边。
春天即将离去,花瓣随风飘散。
今天在池塘边漫步,
发现新荷叶已经在昨夜悄然生长。
故友们的忧虑困扰着他们,
没有想到我们的书信往来已经减少。
我们分隔两地,距离遥远,
长亭外,风雨总是那么多。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菩萨蛮: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
2. 西池路:指通往西池的道路。西池为古代著名风景区,这里可能指代风景优美的园林湖泊。
3. 残春:即春天的最后阶段,暮春时节。
4. 花飞:指花瓣飘落。
5. 今日:指写作这首词的当天。
6. 傍池行:沿着池塘行走。
7. 新荷:指新生的荷叶。
8. 故人:指老朋友或旧相识。
9. 千虑绕:形容思念之情强烈而复杂。
10. 不道:表示不在意或不觉得。
11. 去住:指离开和留下,在这里可能指词人所处的位置。
12. 关河:泛指河流山川,这里可能指两地间的地理距离。
13. 长亭:古代驿道上的休息场所,通常位于道路两旁。
14. 风雨多:指天气变化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初夏时节的景色,以及诗人在此期间的思绪与情感。首句“客愁不到西池路”中的“西池路”指的是诗人所处之地,意味着诗人的忧愁并不在此地。紧接着的“残春又逐花飞去”表达了春天即将离去的惋惜之情。在第二句中,诗人将春天的离去形象地描绘为花朵在空中飞舞,给人以视觉和感觉上的双重享受。
接下来的四句描述了诗人当天在池塘边的所见所闻。其中,“今日傍池行,新荷昨夜生”说明了春天刚过,初夏的新荷已经悄悄生长出来。这一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下片则抒发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感慨。“故人千虑绕,不道书来少”表示诗人在不断地想念着故人,但却因地理相隔而难以得到他们的音信。最后两句“去住隔关河,长亭风雨多”则是通过想象自己在旅途中可能遇到的风雨来抒发离别的伤感。这首诗通过对春夏景色的描绘,以及对故乡、朋友的思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菩萨蛮》是宋代诗人吕本中所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末年,此时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仍的时期。吕本中生活在这个时代,他亲眼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社会的矛盾,这些经历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吕本中在当时是一位有才华、有担当的文人,他在政治上有着强烈的抱负,希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和个人的命运,他的政治理想并未得到实现。这使得他在创作《菩萨蛮》时,表现出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在《菩萨蛮》中,吕本中以婉约的词风,描绘了自己在国家动荡时期的无奈与哀伤。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却又在这些画面中融入了深深的忧愁。这种哀愁既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总的来说,《菩萨蛮》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矛盾和纷争的时代,作者吕本中在这个时代中,通过自己的才华和敏锐的观察力,展现了一个文人在国家危难之际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