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泛舟南湖二绝句寄公秉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泛舟南湖二绝句寄公秉二首 其二
不知芳物过春风,傲兀扁舟怯浪翁。 得似王猷剡溪上,何须范蠡五湖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摰(1038年-1117年),字敬舆,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是江苏南京人,生于宋仁宗景祐元年,卒于宋徽宗政和三年,享年79岁。 刘摰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先后中进士及...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泛舟南湖二绝句寄公秉二首:这是一组诗的题目。“泛舟南湖”指的是在南湖上划船游玩,这里的“南湖”并非指具体的地方,而是诗人对美景的比喻。 2. 二绝句寄公秉二首 其二:这是第二首诗。 3. 不知芳物过春风:这句诗的意思是不知道美好的事物已经过了春天的时节。 4. 傲兀扁舟怯浪翁:这句诗形容一个孤独的老渔夫。“傲兀”在这里表示孤高,“扁舟”指小船,“怯”是害怕的意思,“浪翁”是指老渔夫。 5. 王猷剡溪上:这句诗描绘了古人王猷在剡溪上的情景。“王猷”是一个古人的名字,“剡溪”是古代中国的一条河流。 6. 何须范蠡五湖中:这句诗表示诗人认为在五湖中游荡并不一定需要像范蠡那样的人物。“何须”是不需要的意思,“范蠡五湖中”指的是范蠡带着西施退隐到五湖中的故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南湖”为背景,描绘了春日里泛舟的情景,诗人借由比喻和象征,抒发了超脱世俗、独善其身的情感。开篇两句“不知芳物过春风,傲兀扁舟怯浪翁”,表现了诗人在浩渺的春天里,驾一叶扁舟独立湖面的画面。诗人似乎在寻求内心的一份宁静,他对自己这种悠然自得的状态感到满足,不需要关注外界的变化。 接下来的两句“得似王猷剡溪上,何须范蠡五湖中”,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心境。他以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游山玩水的故事,以及范蠡泛舟五湖的历史典故为参照,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世俗纷扰、寻找精神寄托的愿望。同时,这两句还暗含了对朋友公秉的期盼,希望他能理解自己的这份心愿。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篇,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传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的解脱与自由的精神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泛舟南湖二绝句寄公秉二首 其二》刘摰这首诗作于北宋时期,时值公元960-1127年之间。在那个时候,北宋的文人墨客们崇尚诗书礼乐,推崇天人合一的理念,向往闲云野鹤的生活。而诗的作者刘摰,正是这一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生平经历了北宋的繁荣和衰落,对人生、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着深切的关怀。他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观,抒发内心的感慨。这首诗是他在南湖游历时所作,通过对南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公秉的怀念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