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行赠马衢州
山上风花山下飞,花飞欲尽山翁归。
归来亦自忘行迹,但觉满地红依依。
余花更惜随春去,溪上游人山下路。
恋家渔父断来踪,难老刘郎记前度。
花开花落春风前,我昔与翁同少年。
祇今鹤去但华表,何处鸟啼悲杜鹃。
游人自游春自暮,从翁问花花不语。
且当向花日日醉,醉倒花前学花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风吹拂,花瓣飘落;待到花谢时,老翁方才归来。归来之际,已然忘了足迹;只见地上红花一片。残花犹自珍视着春光,跟随着溪水流动;山下的行人纷至沓来。留恋家庭的渔夫不再露面,而刘郎仍然记得以前的日子。花在风中开谢,我曾经和老翁都是年轻的模样。如今他已经仙逝,只有那座石碑还在;又在哪里传来杜鹃悲啼之声?游人在春天的末尾悠然自得,而我则想请教这位老翁有关花的奥秘,但他已经沉默无言。那就让我们每天都像花儿一样沉浸在酒中,醉倒在花前,学习它们的舞蹈。
去完善
释义
1. 山:这里指马衢州的居住地或工作环境周边的山。
2. 山翁:指马衢州。翁是对年长者的尊称。
3. 依依:形容物体柔弱的样子,这里是说满地红花娇柔美好的样子。
4. 余花:指尚未凋谢的花朵。
5. 随春去:随着春天的离去而凋谢。
6. 溪上:指在溪水边的村落或花园。
7. 山下路:指通往马衢州家或工作地的山路。
8. 恋家渔父:对家乡有深厚感情的人。
9. 刘郎:指唐时进士刘禹锡,他以重游玄都观赋诗寓意,感慨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这里用来指代马衢州。
10. 只今:现在。
11. 华表:古建筑中的装饰性立柱。
12. 不语:不回答。
13. 花舞:一种模仿花朵摇曳生姿的舞蹈。
去完善
赏析
《飞花行赠马衢州》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戴表元的作品,以“飞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岁月的感慨。诗歌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现实与回忆相互交织,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花开花落景象。
首联写山上风吹花落,花飞欲尽时山翁归去的情景,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和生命的短暂。颔联通过描绘山翁归来时的状态,传达出他心境的平静与自然。颈联通过对余花、溪上、山下的描绘,表现出游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尾联则借山翁与自己的对比,表达了对年华易逝的感叹。
全诗以“飞花”为主题,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紧密结合起来,既展示了诗人的才情,又传达出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在诗歌的形式上,戴表元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更加丰富,意境更加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飞花行赠马衢州》是元朝诗人戴表元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元朝初年,大约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之间。当时戴表元生活在江南地区,曾任过儒学教授、史馆编修等职位,后来辞官回乡,潜心著述,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
在元朝初期,政治形势相对稳定,经济文化逐渐恢复。但由于蒙古贵族的统治和民族压迫政策,汉民族的文化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制。然而,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仍然保持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他们通过诗词歌赋表达对国家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戴表元在这首诗中,以飞花的形象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宦途失意的无奈和对朋友马衢州的劝勉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