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自江华之衡阳途中作

标题包含
自江华之衡阳途中作
孤棹迟迟怅有违,沿湘数日逗晴晖。 人生随分为忧喜,回雁峰南是北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吕温(772年-818年),字和叔,唐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吕渭曾任礼部侍郎,母亲韦氏则是唐玄宗的女儿。 吕温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独自划船缓慢前行,心中充满惆怅与无奈;沿着湘江而行,天气渐渐放晴。人生的喜悦和忧愁交织在一起,就像大雁在南方过冬后向北飞回一样自然。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江华:即江华县,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南部。 2. 衡阳: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南,是历史文化名城。 3. 孤棹:指单独的船。 4. 迟迟:缓慢,亦形容忧郁。 5. 怅有违:因离别而惆怅。 6. 湘:湖南省的简称。 7. 逗:停留,引申为欣赏。 8. 晴晖:阳光照耀下明媚的风景。 9. 随分:顺其自然。 10. 忧喜:忧伤和喜悦。 11. 回雁峰:位于衡阳市城南,相传大雁南飞至此便折回北方过冬。 12. 南:指南方的衡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吕温从江华前往衡阳途中的所见所思。首句“孤棹迟迟怅有违”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孤独惆怅的心境,而“沿湘数日逗晴晖”则描绘了沿途美丽的景色,阳光映照在水面上,显得格外美好。 在诗人眼中,人生的悲欢离合就如那回雁峰的南北方向,虽然身处困境,但心中仍存希望。因此,诗人以“人生随分为忧喜,回雁峰南是北归”来表达自己的坚定信念:即使生活充满曲折,但只要心怀希望,总会找到回归的道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江华之衡阳途中作》是唐代诗人吕温的一首行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19年左右。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矛盾逐渐加剧,宦官、权臣争权夺利,社会动荡不安。吕温本人曾在朝为官,但因为直言敢谏,多次遭受排挤,甚至一度被贬谪。他在江华至衡阳的旅途中,亲眼目睹了民间的疾苦,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在这首诗中,吕温描绘了自己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如“猿声洞庭树,月色潇湘渚”等景色,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朝廷腐败、民生疾苦的不满,如“王程无留驾,白眼看金舆”等诗句,寓意着对皇帝的劝诫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总的来说,《自江华之衡阳途中作》这首诗反映了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表现了吕温本人正直无私、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