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翁雪舟送春韵三首
锦衣年少不知愁,风雨无端恼客游。
万点残红空过眼,一番新绿又从头。
夕阳细草堪横笛,野渡重杨可击舟。
三百六旬浑是醉,饶春何用苦绸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华丽少年不解忧伤,狂风暴雨无缘无故打扰游客游玩。
千万片花瓣凋落只留下空虚的眼睛,春天的新绿又会重新诞生。
夕阳下的嫩草可以成为横笛演奏的素材,野外的小渡口有许多杨柳可以用来制造小船。
三百六十天都在尽情陶醉,已经足够享受春天的美好,何必还要苦苦谋划呢?
去完善
释义
1. 锦衣:这里指华丽的衣装,形容少年富有的生活状态。
2. 无端:无缘无故地。
3. 恼:使烦恼。
4. 万点残红:指被风雨打落的樱花。
5. 新绿:新生长的绿叶。
6. 重头:重新来过。
7. 细草:嫩草。
8. 横笛:一种竖吹的竹制乐器。
9. 野渡:荒野中的渡口。
10. 重杨:密集的杨树。
11. 可击舟:可以用于制造小船。
12. 三百六旬:一年有365天,这里取整数360,表示一年。
13. 浑是醉:完全沉浸在陶醉之中。
14. 饶春:赏春之意。
15. 何用:何必。
16. 苦绸缪:指过分担心忧虑。
去完善
赏析
《用翁雪舟送春韵三首》是南宋诗人蒲寿宬的作品。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韶华易逝、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首联“锦衣年少不知愁,风雨无端恼客游”,描述了年轻人在春天的美景中无忧无虑地生活,而风雨却让游客感到烦恼。这里的“锦衣年少”象征着青春年华,而“不知愁”则表达了年轻人对生活乐观的态度。
颔联“万点残红空过眼,一番新绿又从头”,通过描写春天花朵的凋谢和新绿的生发,揭示了自然的轮回和生命的无常。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他对生命态度的思考。
颈联“夕阳细草堪横笛,野渡重杨可击舟”,描绘了在春天黄昏时分,吹笛于细草之上,或是在渡口击舟于垂柳之下,都是一种美好的体验。这里,诗人表达了在自然美景中享受生活的愉悦之情。
尾联“三百六旬浑是醉,饶春何用苦绸缪”,概括了整首诗的主旨。诗人认为,人的一生如同醉酒一般,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何必为春天而忧心忡忡呢?这里,诗人表达了及时行乐、豁达面对人生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年轻人的欢乐,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态度的感悟——珍惜当下,享受美好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用翁雪舟送春韵三首》是南宋诗人蒲寿宬创作的组诗。这组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44年,正值南宋末年,南宋与金朝的战争持续不断,民生疾苦。
在这个时期,蒲寿宬在官场上有一定的地位,但他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刻的了解。他的诗作充满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批判。在他担任福建提举茶事时,他亲眼目睹了茶叶贸易对农民生活的影响,以及战争带来的破坏。这使他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关注。
在这组诗中,蒲寿宬借用翁雪舟的送春韵,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以及人们对春天的期待。然而,他并没有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中,而是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时代变迁的忧虑和感慨。
总的来说,《用翁雪舟送春韵三首》的创作背景是一个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蒲寿宬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时代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