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退对月有怀芳洲景文至不忘仆为古诗三首语意浓至次韵以谢并寄芳洲景文 其三
丈夫贵意气,岂必在合并。
琅琅对月篇,中有伐木声。
夫子黎汤流,事事夸奇情。
未忘雷张旧,蒯绠媿青萍。
向来在匣时,雌雄互悲鸣。
分离未云远,泾渭判浊清。
精灵谅密契,岁月空峥嵘。
吾方师漆园,因剑论养生。
时时呼斗酒,磊落浇使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可以根据您提供的内容,为您创作一篇优美的现代白话文译诗:
男人应该珍视自己的气度和气概,而不一定追求合并。
月光下朗朗的诗篇,仿佛能听到斧头砍树的声音。
夫子就像那波澜壮阔的河流,事事都显得奇特而美妙。
未曾忘记雷张二贤的旧事,我用蒯绳愧对那青萍剑。
曾经在一起的时候,彼此都能听到对方的哀鸣。
虽然分离并没有遥远,但泾水和渭水各自有着清浊之分。
灵魂和生命应当紧密相连,时光却在悄然流逝。
我现在师从漆园先生,谈论剑术和养生之道。
经常呼唤美酒,畅快淋漓地抒发着我的豪情。
去完善
释义
1. 丈夫:成年男子,此处可指代所有的人。
2. 意气:决心与勇气。
3. 合并:在一起或共同行动。
4. 琅琅:形容诗文朗朗上口。
5. 伐木声:用《诗经·伐檀》中的典故,表达诗人对于古代正直之士的敬仰之情。
6. 夫子:对男子的尊称,此指徐瑞自己。
7. 黎汤流:指诸葛亮与曹操的对立关系。
8. 夸奇情:表示相互敬重的心情。
9. 雷张旧:唐代诗人杜甫与李白的友情。
10. 蒯绠:蒯草做的绳子,此处用来比喻平凡的事物。
11. 媿青萍:形容剑的光芒。
12. 悲鸣:比喻分别时的痛苦心情。
13. 泾渭:泾水和渭水,比喻事物的清浊之分。
14. 精灵:鬼怪或神灵,此处指朋友之间的默契。
15. 漆园:庄子曾经任职的地方,此处借指道家隐逸之地。
16. 因剑论养生:借用庄子论剑的典故,表达对道家养生的向往。
17. 斗酒:斟满的酒杯。
18. 磊落:光明磊落,此处形容喝酒时的心情。
19. 使平:使内心平静下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雄浑的笔力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的豪爽性格与丰富的内心世界。开篇两句“丈夫贵意气,岂必在合并”展现了诗人高昂的气概,强调个人品质的重要性。接下来的诗句“琅琅对月篇,中有伐木声”描绘了诗歌如同清脆的伐木声般朗朗上口。
诗人以“夫子黎汤流,事事夸奇情”赞颂了友人的才华和豪情,同时也表示出自己未能忘记雷张旧事,感到愧对蒯绠靑萍的心情。接下来诗人又写道:“未忘雷张旧,蒯绠媿青萍。”表达了自己时刻铭记昔日好友,尽管现在有所分离,但心中仍旧怀念那些美好时光。
“向来在匣时,雌雄互悲鸣。分离未云远,泾渭判浊清。”这几句诗意境深远,象征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尽管各自相隔遥远,但却能分辨出彼此的清浊。结尾两句“精灵谅密契,岁月空峥嵘。吾方师漆园,因剑论养生。”则表现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向庄子学习,用剑来探讨人生的意义,以求得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通过对月怀友的情景描绘,以及对自己和友人的生动刻画,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姿的人生画卷,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仲退对月有怀芳洲景文至不忘仆为古诗三首语意浓至次韵以谢并寄芳洲景文 其三》是南宋诗人徐瑞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左右,此时的南宋正处于金国和蒙古势力的压迫下,政治局面较为紧张。
徐瑞在此时期的生活际遇也颇为坎坷。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未能实现仕宦之愿,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深的无奈和失望。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转向诗歌创作,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此诗的创作背景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在当时,理学盛行,文人墨客们纷纷推崇儒家经典,追求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徐瑞虽然未能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但他却始终以儒家的仁爱、礼义为精神支柱,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大事。这种崇高的道德情怀也是这首诗的重要主题之一。
总之,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体现了南宋时期的社会状况,以及徐瑞在这个时期的生活经历和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