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屋颂示众
一个闲身穿破屋,风吹雨滴转光明。
灯笼露柱时时举,只道以平报不平。
瑠璃殿上鞭金马,追风不及三脚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一间简陋的破屋里,风雨交加却照亮了黑暗。
窗外的灯笼和露珠,仿佛是上天在为人间的公平作出回应。
琉璃宝殿上的金马被鞭策,却无法追上那看似平凡的三脚驴子。
去完善
释义
1. 破屋:指破旧的房子或简陋的房屋。这里表示作者自己生活的朴素环境。
2. 风吹雨滴:比喻生活中的艰辛和挑战。
3. 光明:比喻内心的智慧和慈悲。
4. 灯笼露柱:古代的照明工具,这里用来形容人们的目光短浅和无知。
5. 以平报不平:指用平和的心态去应对不公正的待遇。
6. 瑠璃殿:指豪华的宫殿,这里象征权力和地位。
7. 鞭金马:古代的一种游戏,用鞭子抽打金马,看谁的马跑得快。这里表示追求名利的过程。
8. 追风不及三脚驴:形容虽然尽力追赶,但还是无法达到目标。这里的“三脚驴”是一种虚构的动物,象征着难以企及的目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僧释印肃的一首《破屋颂示众》,诗人通过对破屋的描绘,表达了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在诗中,诗人以“一个闲身穿破屋”开篇,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无求和恬淡心境。“风吹雨滴转光明”则传达出在艰苦环境中,人们依然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与希望。而后两句“灯笼露柱时时举,只道以平报不平”,揭示诗人身处黑暗之中却仍坚持自己的信念,并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周围的人,传递着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最后两句“瑠璃殿上鞭金马,追风不及三脚驴”则以荒诞的意象对比突显世事的无常以及佛教慈悲为怀的理念。整首诗展现了诗人不拘一格、妙趣横生的才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破屋颂示众》是北宋时期禅宗大师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即北宋年间。在这个时期,禅宗文化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许多文人和僧侣都以禅宗为精神寄托,寻求心灵的慰藉。
释印肃作为一位禅宗大师,他在生活中经历了诸多磨难。在他的一生中,他曾多次遭受迫害,被流放至边远地区。然而,正是这些苦难的经历,使他更加坚定了对禅宗信仰的追求。他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人生的种种困境,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禅的领悟和对生活的态度。
在北宋时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在这个时期,佛教却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打压。许多佛教寺院被毁,僧侣被驱逐。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释印肃坚持自己的信仰,以诗歌为载体,宣扬禅宗的教义,激励人们追求精神的解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