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严君平

标题包含
严君平
千秋蜀道一君平,气象从来不近名。 可惜下帘无一事,才将老子授诸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吕本中(1084年-1145年),字居仁,号紫微山人,祖籍寿州(今安徽寿县)。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和诗人。 吕本中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吕希哲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官员。吕本中自幼...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千古悠悠的蜀地之路,曾有一位君平立身其中,他始终保持谦恭的态度,远离世俗的名利纷争。然而遗憾的是,在放下窗帘、停止对外界纷扰的执着之后,这位智者却没有什么可以忙碌的事情,最终选择将老子的智慧传授给学生们。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千秋蜀道一君平:“千秋”,形容时间长久;“蜀道”,指四川地区;“一君平”,只一个严君平。此句指千古以来四川地区只有一个像严君平那样的人物。 2. 气象从来不近名:“气象”,风度和气质;“近名”,追求名誉。此句赞美严君平的风度气质从不追求名誉。 3. 可惜下帘无一事:“可惜”,表示遗憾;“下帘”,指放下窗帘,这里形容闭门不出;“无一事”,没有事情可做。此句表达严君平一生闭门不出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到遗憾。 4. 才将老子授诸生:“才”,仅仅;“将”,把;“老子”,对严君平的尊称;“诸生”,学生们。此句表示严君平仅凭一己之力教授学生。
去完善
赏析
《严君平》是宋代诗人吕本中为纪念东汉末年隐士严君平而作的一首诗歌。诗人在诗歌中通过对严君平的赞美,展现了他淡薄名利、志存高洁的品德。 首句“千秋蜀道一君平”,以“千秋”形容严君平的地位,彰显他在诗人心中无比崇高的地位;用“蜀道”一词暗示了严君平生活在偏远的蜀地,远离繁华的世俗社会。 次句“气象从来不近名”,描述了严君平的气概与形象,他的精神和风采从来没有因为追求名誉而被玷污。这句诗句揭示了严君平的处世态度和高尚情操。 第三句“可惜下帘无一事”,提及了严君平当年教书的情景。他只是在乡间教书,培养弟子,过着平淡的生活,诗人对此表示惋惜。这里的“下帘”指的是关起门来不问世事,象征着严君平淡泊名利的心态。 最后一句“才将老子授诸生”,描述了严君平以老子的教诲去教育学生。他言传身教,教导弟子如何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同时,这句话也表明严君平对道家思想的推崇和践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严君平的崇高形象和生活情境,表现了他淡薄名利、矢志不渝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严君平》是宋代诗人吕本中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背景创作于公元1118年至1145年间,这个时期正值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国家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吕本中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曾担任过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等职,后因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罢官。在流放期间,他目睹了民间的疾苦,对国家的现状感到痛心疾首。然而,他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保持了一颗坚强不屈的心,用自己的诗歌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 在吕本中的时代,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外患频仍,金兵屡次南侵,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这个时期也是文人墨客们奋发向前、忧国忧民的时代,他们用自己的诗篇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期盼。吕本中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深受后世敬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