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送会宗
会宗小斋名梦蝶,前植橘,东偏甚广。
老景萧条,送君归去添凄断。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
门掩绿苔应遍。为黄花、频开醉眼。橘奴无恙,蝶子相迎,寒窗日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间小书房叫做“梦蝶”,门前种着橘子树,东边的地方特别宽敞。在这样一个萧瑟的环境中,送别友人离去更增添了无尽的伤感。我送给你一轮明月照耀在前方的溪流上,一路伴着你直到西湖边。
门前的绿苔已经爬满了,这是因为我一直为盛开的菊花而陶醉。橘子树依然健康地生长着,蝴蝶也会来迎接,这样寒冷的窗户也能感受到阳光的短暂温暖。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烛影摇红:词牌名,调见周邦彦《片玉集》。
2. 会宗:人名,生平不详。
3. 小斋名梦蝶:会宗的住处。
4. 前植橘:指屋子前面种植了橘子树。
5. 老景:老年的境况。
6. 萧条:形容景物凄凉、冷落。
7. 凄断:非常悲伤。
8. 明月满前溪:明亮的月光洒在前面的溪流上。
9. 西湖畔:杭州西湖边。
10. 门掩绿苔:门被绿色青苔覆盖,表示长期无人居住。
11. 黄花:菊花。
12. 频开醉眼:频繁地打开酒醉的眼睛。
13. 橘奴:橘子树,这里指橘子树下的阴凉处。
14. 无恙:没有生病或受到伤害。
15. 蝶子:蝴蝶。
16. 寒窗日短:冬天的窗户,日光短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名为“烛影摇红·送会宗”,作者是毛滂。词中描绘了会宗小斋的景色和友人离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上片以会宗小斋的实景描写为主,如“会宗小斋名梦蝶,前植橘,东偏甚广。老景萧条,送君归去添凄断。”这几句展现了会宗小斋的环境特征和作者的离愁别绪。“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这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愿友人在未来的日子里如同明月般光明。
下片则以想象和期待为主,如“门掩绿苔应遍。为黄花、频开醉眼。”这几句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离去后的生活场景的想象,以及期待再次相聚的心情。“橘奴无恙,蝶子相迎,寒窗日短。”这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希望友人在未来的生活中一切安好,充满欢乐。
整首词以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一幅离别与重逢的画面,令人感受到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烛影摇红·送会宗》是宋代词人毛滂在送别朋友时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14年至1127年之间,即北宋末年。
在这段时间里,毛滂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原本家境贫寒,但才华横溢,得到了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赏识和提携。后来,毛滂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进入了仕途。然而,由于受到党争的影响,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曾多次遭到贬谪。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正值北宋末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政治斗争也愈发激烈。金国对宋国的侵略使国家处于危急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滂与朋友离别时,自然会产生无尽的感慨和忧虑。
综上所述,这首《烛影摇红·送会宗》词反映了毛滂在这个特殊时期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词人对友情的深深眷恋和对国家的担忧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