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独钓

标题包含
独钓
高兴一丝在,清风万古长。 不为周吕望,愿似汉严光。 天下皆秋雨,山中自夕阳。 后来有孺子,终久辨沧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思肖(1241年-1318年),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他是南宋末年的文人、画家,以画兰著称,有“兰癖”之称。 郑思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年轻时曾游学于江南各地,结识了许...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高兴一丝存,清风千秋在。 不做周朝吕望公,愿效汉朝严子陵。 天下飘起绵绵雨,山巅映着晚霞红。 后世的贤士们啊,终究能辨别善恶清浊。
去完善
释义
1. 高兴:指诗人自己的愉悦之情。 2. 清风:这里比喻高洁的志趣。 3. 周吕望:即周朝的开国功臣姜子牙,他曾任周文王的国师,协助武王伐纣。这里比喻辅佐朝廷的人物。 4. 汉严光:即东汉时期的隐士严光,字子陵,与光武帝刘秀是同学,刘秀即位后,他拒绝出仕,隐居在浙江富春江畔钓鱼。这里用来比喻隐逸的高士。 5. 孺子:指年幼的孩子。 6. 沧浪:出自《楚辞·渔父》中的诗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原意指江水,这里代指隐者的居所。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独钓》是郑思肖的代表作品之一,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首联“高兴一丝在,清风万古长”,以钓鱼为主线,寓意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纯洁,清风即自然,表明了诗人向往大自然、享受清闲生活的态度。颔联“不为周吕望,愿似汉严光”,通过周吕望(姜子牙)和汉严光(严子陵)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拒绝名利、坚守道德信念的决心。颈联“天下皆秋雨,山中自夕阳”,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人间世事如秋雨飘散、悲凉无奈的景象,而山中夕阳则象征诗人内心的高洁与宁静,表达出诗人宁愿隐居山林、过平静生活的愿望。尾联“后来有孺子,终久辨沧浪”,希望后来的人们能够辨识世间的善恶真伪,传承道德传统,体现出诗人关爱后代、期待正义的美好愿景。整首诗构思巧妙,意境高远,展现了郑思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文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独钓》是南宋末年诗人郑思肖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79年左右。这个时期正是南宋与蒙古之间的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在这个时期,郑思肖的生活经历也相当坎坷。他早年曾担任过官职,但在战乱中失去了家人和朋友。他亲眼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民族的苦难,这使他深感痛心。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同时,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也十分复杂。南宋末年,蒙古帝国对中原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征服,使得原本就脆弱的国家政权雪上加霜。面对强大的蒙古势力,南宋朝廷内部的腐败和软弱暴露无遗,人民生活困苦,国家命运岌岌可危。郑思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独钓》这首诗歌,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