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从此以后,整个天下将成为一个大家庭,再不需要依靠长江作为分隔南北的屏障。
去完善
释义
圣人:指朱元璋,他于南方建立明朝。
去完善
赏析
全诗共分为三个部分。首段描绘了长江与钟山的雄浑壮阔,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磅礴之美。“江山相雄不相让”一句尤为精妙,将山河拟人化,赋予其竞争的动态感,突出了金陵地理形势的重要性。
中间段落转入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诗人通过列举秦始皇埋金、六朝兴亡等典故,揭示了王朝更替的残酷与必然。同时,他对战争带来的苦难表示深切同情,“草生宫阙何萧萧”的描写极具画面感,让人联想到昔日繁华已成废墟的悲凉场景。
最后部分则转向现实,表达了对明朝初建的喜悦与希望。诗人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统一的时代,并衷心祝愿国家能够长治久安。整首诗融汇古今,既有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语言凝练而富有感染力,堪称咏史抒怀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初洪武年间,正值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之际。诗人高启作为明初著名文人,亲身经历了元末战乱到明朝开国的历史巨变。他登临金陵雨花台,俯瞰长江壮阔景色,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诗中既描绘了金陵形胜的雄伟气象,又回顾了历代兴亡的历史沧桑,更抒发了对新朝代安定统一的欣慰之情。此时的高启正处于人生盛年,既有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又有对现实的由衷赞叹。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