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十二时歌 其四

标题包含
十二时歌 其四
禺中巳,报君学道无门户。 佛语诸经标此心,此心现时寂灭度。 本无迷,曷有悟,真我非身谁作做。 贪嗔痴爱属众生,达者无非涅槃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印肃,俗名李通玄,字印肃,唐朝时期著名的高僧。他出生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卒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享年133岁。 释印肃少年时曾攻读儒学,后出家为僧,游历四方,参禅悟道。他在长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禺中":古代时辰名,相当于上午十一时至十三时。 2. "巳":地支的第六位,这里表示时间。 3. "报君":告诉君王。 4. "无门户":没有门槛,指学习佛法没有高低之分。 5. "佛语诸经":佛教经典。 6. "标此心":明确指出这心的存在。 7. "此心现时寂灭度":这颗心显现的时候就是达到寂静灭亡的境界。 8. "本无迷":本来就没有迷惑。 9. "曷有悟":哪里有领悟呢? 10. "真我非身":真正的我没有形骸。 11. "谁作做":由谁来造作。 12. "贪嗔痴爱":佛教认为这是造成人生痛苦的根本原因。 13. "属众生":属于所有生命。 14. "达者":通达道理的人。 15. "无非":都是。 16. "涅槃路":成佛的道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僧释印肃所作,以探讨佛学为主题。诗人通过表达“学道无门户”的观念,强调佛教修行并无固定的方法和路径,关键在于个人内心的修行。在禺中巳这个时刻,诗人揭示了心境的寂静与超脱,即内心的“寂灭度”。接着,他否定世俗的对立观念——无明和觉悟、迷和悟,提倡真实自我并非源于外在,而是源自内心。最后,诗人指明贪嗔痴爱这些烦恼皆属于世间众生,而通达之人所走的解脱之路便是涅槃之路。整体而言,这首诗寓意着心灵的净化和自我超越的过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十二时歌 其四》是北宋时期僧人释印肃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即北宋初期。在这个时期,中国佛教文化发展迅速,禅宗兴起并广泛传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高僧和诗人,如苏轼、黄庭坚等。释印肃就是其中一位具有代表性的禅门诗人。 在释印肃的生活时期,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的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的国家分裂和政治纷争逐渐被统一的北宋王朝所取代。这一时期的宗教氛围相对宽松,为佛教的繁荣创造了条件。然而,随着佛教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也引起了封建统治者的担忧,从而对佛教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和控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释印肃以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了独特的禅宗思想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十二时歌 其四》便是其中之一。诗中以“十二时”比喻人生的各个阶段,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生命意义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