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下饮
我向桃花下,立饮一杯酒。
杯酒先濡须,花香随入口。
花为酒家媪,春作诗翁友。
此时酒量开,酒量添一斗。
君看陌上春,令人笑拍手。
半青篱畔草,半绿畦中韭。
闲乌下牛背,奔豚穿狗窦。
潜身猫相雀,引喙禽呼偶。
包麻邻乞火,穿桑儿饷糗。
物类虽各殊,所乐亦同有。
谁知花下情,犹能忆杨柳。
中心卒无累,外物任相揉。
余方寓之乐,自号闲人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在桃树下,喝下一杯酒.
这酒润湿了胡须,香味随着吞咽入喉.
花儿成了酒店的女主人,春天则成了我的诗歌朋友.
此时我的酒量大开,可以再添上一斗.
你看那路边的春色,让人拍手大笑.
青色的篱笆边长了青草,绿色的田埂上种了韭菜.
悠闲的乌儿站在牛背上,奔跑的猪穿过狗洞.
躲藏起来的猫捕猎麻雀,鸟呼唤着同伴.
邻居们拿出火柴点燃我的麻梗,穿过了桑树林的小孩送来糕饼.
虽然万物各有不同,但他们的快乐是相同的.
谁能知道花朵下的情意,还能回忆起杨柳依依的美景呢?
内心终于没有负担,外部的事物任凭它们自然发展.
我正沉浸在快乐之中,给自己取了个名字: 闲人老头.
去完善
释义
1. "桃花下":指在桃树的花下。
2. "濡须":让胡须湿润的意思。这里指酒杯里的酒沾湿了胡子。
3. "春作诗翁友":春天成为了诗人朋友。
4. "酒量开":酒量增加。
5. "陌上春":田间小路上的春天景象。
6. "笑拍手":形容人们看到春天的美好景色时开心地鼓掌欢笑。
7. "牛背":牛背上,这里指放牛的农民。
8. "豚":小猪,这里指猪。
9. "狗窦":狗洞,这里指农村中的低矮小门。
10. "猫相雀":猫捉鸟。
11. "糗":干粮,这里指食物。
12. "包麻":用麻绳包裹。
13. "乞火":借火,这里指邻居之间相互借用火种。
14. "穿桑儿":穿过桑树丛的孩子。
15. "辖妆邻妇":隔壁的妇人正在化妆。
16. "余方寓之乐":自己正享受着这种快乐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花下饮》是宋代诗人徐积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诗人以自己在桃花下的饮酒作为开篇,通过写与桃花、酒的亲密互动,展现春天的活力和生机。诗中将桃花比作酒家的老妇人,将春天当作诗歌的朋友,借以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之情。
诗人观察到田野间丰富的景象,如草、韭菜、乌鸦、猪、猫、雀鸟等,它们各自寻找乐趣,表现了万物之间的和谐共生。在观赏这些美好的事物时,诗人想起了记忆中的杨柳,透露出他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诗人内心无牵无挂,坦然面对外在事物的变化,这使他的生活充满了快乐,于是他自称为“闲人叟”,体现出对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花下饮》是宋代诗人徐积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12世纪,即宋朝时期。在当时的文人雅士之间非常流行赏花饮酒的风气,因此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徐积本人也是一位颇为精通诗书的文人,他的一生并不如意,因为科场失利而并未获得官职。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通过诗篇传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在《花下饮》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情,虽然身处困境,却仍能豁达面对。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南北宋交替之际,战乱不断,百姓疾苦。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文人们往往更加关注内心的平静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这正是为什么以赏花饮酒为主题的诗句能够盛行的原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