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鹊桥仙

标题包含
鹊桥仙
岁华将暮,寒林萧索,极目冻云垂地。 官梅忽见一枝芳,便顿觉、新春情味。 小筵开处,歌喉清婉,舞态蹁跹争媚。 沈腰潘鬓两休论,共举白、何须惜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韦骧(1038年-1104年),字子骏,号经纶居士,浙江钱塘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韦骧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年关将近,冷风吹拂,放眼望去,低垂的浓云仿佛压在地面。 突然在官路上看见一树梅花绽放,顿时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小小的宴会上,歌声悠扬婉转,舞蹈翩翩起舞,都竞相献媚。 无论是沈腰还是潘鬓,我们都不必太过挂怀,一起举杯畅饮吧,何必怜惜醉酒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忆人人”等。 2. 韦骧:字元表,南宋文人。 3. 岁华将暮:指一年快要结束。 4. 寒林萧索:寒冷的树林显得稀疏零落。 5. 冻云:形容冬季天空阴云密布的景象。 6. 官梅:官方栽种的梅花。 7. 顿觉:立刻感觉。 8. 新春情味:春天的气息。 9. 小筵开处:开设小型宴会。 10. 歌喉清婉:歌声优美动听。 11. 舞态蹁跹:舞蹈姿态轻盈柔美。 12. 争媚:争相讨好主人。 13. 沈腰:指消瘦的身材。 14. 潘鬓:指斑白的头发。 15. 休论:不要谈论。 16. 举白:举杯喝酒。
去完善
赏析
《鹊桥仙》韦骧的这首词以暮年为背景,通过描绘严寒景象与新春梅花,展现出一种不老的积极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岁华将暮,寒林萧索,极目冻云垂地”展示了冬天凋敝的景象,暗示了词人的年龄和所处的环境。而紧接着“官梅忽见一枝芳,便顿觉、新春情味”,则表现了在寒冷的冬天里看到春的讯息的惊喜,形象地传达出积极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小筵开处,歌喉清婉,舞态蹁跹争媚。沈腰潘鬓两休论,共举白、何须惜醉。”则生动地展示出词人对酒当歌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他蔑视衰老、珍惜眼前快乐的豪爽性情。整体来看,这首词把人生的苦难、短暂和快乐等元素交织在一起,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真谛——积极向上、乐观面对人生的一切变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鹊桥仙》是北宋著名诗人韦骧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89年,即北宋元祐四年。当时韦骧正处于官场生涯的鼎盛时期,他被任命为杭州知州,负责管理这座繁华的城市。在杭州任职期间,韦骧对民间风俗和百姓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验,这为他创作这首描绘七夕佳节的诗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公元1089年的北宋,儒家文化已经深入人心,科举制度也为文人提供了进入官场的途径。韦骧正是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他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才干得到了皇帝的赏识。然而,在这个时代,宫廷权力斗争激烈,文人之间的纷争也时有发生。韦骧虽然在官场上有一定的地位,但他也不得不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 《鹊桥仙》这首诗以牛郎织女的传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婚姻家庭的珍视。在这首诗中,韦骧通过对七夕佳节的描绘,展现了北宋时期的风俗民情和社会风貌。同时,他也借这首诗篇表达了自己对家庭和谐、夫妻恩爱的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