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四首 其一
入息未尝居阴界,出息何曾涉万缘。
一声渔笛离南浦,依旧芦花深处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入息未尝居阴界":此句中的"阴界"指的是阴性的事物或境界,这里可以理解为世俗的纷扰,而"入息"是指呼出与吸入的气,意味着呼吸。这句意思是诗人在呼吸之间都没有受到世俗纷扰的影响。
2. "出息何曾涉万缘":此句中的"出息"同样是呼吸的意思,"涉万缘"表示涉入万事万物之中,这句意思是诗人即使在呼吸之间也没有涉及各种纷繁复杂的事物。
3. "一声渔笛离南浦":这里的"渔笛"是渔民捕鱼时吹奏的乐器,"南浦"是中国古代对长江下游一带的泛称,这里作为具体的地名使用。这句表示在长江下游的渔民吹响了渔笛。
4. "依旧芦花深处眠":此句中的"芦花"指芦苇的花,"深眠"是指深深地休息。这句描绘了在芦花深处,渔船上的渔民正在休息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极简的文字,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人在宁静的江畔,吹奏着悠扬的笛声,消失在芦花深处。诗中的“入息”和“出息”暗含了人生的生死轮回,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哲学的思考。而“一声渔笛离南浦,依旧芦花深处眠”则展示了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尽管人生如笛声般短暂,但也要像芦花一样随风起舞,宁静地面对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古四首 其一》是宋朝诗人释鼎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1279年之间的宋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和南宋两个历史时期的交替阶段,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佛教作为主流宗教,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人在这个时期生活,受到佛教教义的熏陶,对人生和世界有着深刻的理解。
释鼎需,生卒年不详,宋代云门宗僧。他云游四方,参访名山古刹,结交文人墨客,诗歌作品丰富多样。在《颂古四首 其一》中,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宇宙和佛性的感悟。他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深邃的哲理,展示了禅宗的独特魅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