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寒食
寒食家家插柳枝,留春春亦不多时。
人生有酒须当醉,青冢儿孙几个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明节家家户户插上柳枝,春天的时光并不长久。
人生应当及时行乐,像青冢这样的故事又能引发几许悲伤?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甲戌:即公元1354年(元至正十四年),该诗收录在《元曲选·无品升仙》中,作者贾似道是元朝时期的高官。
2. 寒食: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古代有扫墓祭祖、踏青赏景的习俗。
3. 柳枝:清明节时有插柳枝的风俗,用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和对生者的祝愿。
4. 留春:春天即将过去,希望春天能多停留一段时间。
5. 当醉:应当尽情欢娱,不必过分克制。
6. 青冢:指墓地。此句暗含人生短暂,要珍惜当下时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句描述了寒食节期间家家户户插柳枝的习俗,旨在表达对春天的留恋之情。第二句紧接上文,强调春天美好却短暂,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第三句则表达了诗人及时行乐的观念,认为人生短暂,应该尽情享受美酒佳肴,莫负好时光。而尾句“青冢儿孙几个悲”,诗人以墓地中埋葬的古人为例,指出无论贫富贵贱,最终都会化为尘土,子孙后代又能为之悲痛多久呢?这正是告诉人们应当活在当下,不负韶华。整首诗风格豪放,情感激昂,体现了贾似道的独特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甲戌寒食》是南宋末年著名权臣贾似道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74年(甲戌年),正值南宋末期的乱世之中。其时蒙古军队已攻陷南宋都城临安,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形势极度紧张。
在这段时间里,贾似道作为南宋的高官,曾一度大权在握,但面对蒙古铁骑的侵略却束手无策。他的政治生涯起起伏伏,曾受到皇帝的信赖,但又因为无能而被贬谪。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寒食节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
在贾似道的时代,南宋正处于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战乱之中。蒙古帝国崛起,南侵中原,南宋朝廷为了抵抗蒙古入侵,不得不采取一系列军事防御措施。然而,由于政治腐败和军事疲弱,南宋的防线最终被蒙古军队突破,都城临安沦陷,南宋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种时代背景,无疑给贾似道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也使得他在诗中流露出深沉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