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
露侵短褐晓寒轻,星斗阑干野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豆花深处草虫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露水沾湿了我的短衣,早晨的寒气渐渐消散,天上的星星闪耀在田野间。
一个人寂寞地走过小桥,恍恍惚惚如同梦境,忽然听到深藏在豆花丛中的虫子发出鸣叫声。
去完善
释义
《晓》是唐代诗人魏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里给出每句的注释:
1. 露侵短褐晓寒轻:露侵,被露水打湿;短褐,粗布短衣,为贫者所服;晓寒,拂晓时的寒冷感觉;轻,程度较轻。这句描绘了拂晓时分的场景,表达了诗人穿着被露水打湿的粗布短衣感受到的轻微寒意。
2. 星斗阑干野外明:星斗,即星辰;阑干,横斜的样子;野外,郊外原野;明,明亮。这句描述了野外星光闪烁的美丽景象。
3. 寂寞小桥和梦过:寂寞,寂静无声;小桥,小型桥梁;和梦过,与梦境相联系。这句表达了诗人经过小桥时产生的孤独感,仿佛是在梦中行走。
4. 豆花深处草虫鸣:豆花,指豆科植物的花;深处,深处的区域;草虫,昆虫的一种,通常指蟋蟀等;鸣,发出声音。这句描绘了在豆花丛中,草虫在鸣叫的场景。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生活情景的诗词,诗人在此表现出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首先,“露侵短褐晓寒轻”一句,透过“露侵短褐”感受到的微寒和“晓寒轻”透露出的清晨的凉意,是诗人对外界环境的细致观察与敏锐感受。
紧接着,“星斗阑干野外明”一句,虽看似在写景,但实际上是在暗示诗人的内心情感。“星斗阑干”表现了银河横陈的景象,而“野外明”则揭示了自然界在黎明时的光明。这种光明,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寓含着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然后,“寂寞小桥和梦过”一句,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通过“寂寞小桥”这一具体形象,诗人在暗示其内心的孤独情绪,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然而,这种情绪又因为“和梦过”而被冲淡,使整句诗词显得更加深沉。
最后,“豆花深处草虫鸣”一句,进一步突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豆花深处”代表了繁茂的植被和浓厚的生机,而“草虫鸣”则展示了大自然的生命力。这些景象让诗人感到生命的美好,并由此产生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总之,这首《晓》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对生命的理解和思考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象,同时将个人的感情投射到其中,使得整首诗显得丰富多彩,耐人寻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晓》出自于北宋著名文人魏野之手。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60-1127年间的北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繁荣时期,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都活跃在这个时代,如苏轼、辛弃疾等。
在魏野生活的年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的时期。由于政治斗争和战争的影响,许多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感到不满和担忧。魏野作为一位文人墨客,他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他对这种社会现实的批判和逃避。
魏野的个人经历也充满了曲折。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科举不第。这使得他对官场生活产生了厌倦,转而投身于文学创作。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综上所述,《晓》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北宋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以及魏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态度。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