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其四
重午是一节,芒种又一气。
何因至怡悦,底事苦歔欷。
园林无俗情,琴书有真味。
贫者自为贫,贵者自为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端午节是一个节日,芒种是另一种节气。
为什么会感到愉悦,到底有什么事情让人痛苦唏嘘。
园林里没有庸俗的情趣,琴棋书画才是真正的好滋味。
贫穷的人觉得自己的生活贫困,富贵的人认为自己很尊贵。
去完善
释义
1. 重午: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别称。
2. 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
3. 怡悦:喜悦;快乐。
4. 底事:什么事情;为什么事情。
5. 歔欷:叹息;抽噎。
6. 无俗情:没有世俗之情,指超脱尘世。
7. 琴书:弹琴吟诗。
8. 真味:真实的意味或情趣。
9. 自为贫:自认为贫穷。
10. 自为贵:自认为尊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偶成 其四》以农民日常劳动中的节气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在芒种时节的独特感受。诗歌首先描述了芒种这个重要节气的到来,然后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强调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之间的差异。诗人认为,无论贫富,都应该保持内心的恬淡与愉悦,追求生活的真谛。整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和谐,流露出作者热爱田园生活和感悟生命哲学的深厚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偶成 其四》是南宋著名诗人韩淲的一首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0年前后,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当时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中原地区沦陷于金人手中。在这个特殊时期,诗人在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韩淲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他在经历了科举的挫败后,选择了隐逸的生活。这一时期,他游历四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文学、哲学等议题。这种生活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韩淲的诗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关切。此外,他的诗歌还反映了当时的民间疾苦和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因此,《偶成 其四》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也是一部反映宋代社会现实的力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