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桐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蟪蛄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透过糊着窗纸的窗户,隐约可见室内微弱的灯火,周围环绕着高大的修竹。伴随着灯光,从屋内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为这一片宁静的田园风光平添了一份文化氛围。
去完善
释义
鱼罾:一种用竹子编成的捕鱼工具。
去完善
赏析
整首词以“初夏夜饮归”为主题,上下两片各具特色又浑然一体。上片着重描写归途中的景致,从视觉、听觉和嗅觉多角度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江南夏夜。桐花飘香、月色朦胧、棹歌回荡、蟪蛄啼鸣,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
下片则将镜头拉近,聚焦于作者的居所及其环境。通过对茅屋、鱼罾、荷塘、小桥等具体事物的刻画,勾勒出一幅质朴而又雅致的田园画卷。最后两句点明主人的身份——一位潜心学问的文人,使得全词更富深意。
整体来看,该词语言凝练,构思巧妙,不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怡然自得的人生态度。这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正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所向往的理想生活状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明代,作者陈继儒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彼时他已隐居山林,过着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这首词写于初夏时节,描写了词人夜饮归来的所见所感。在一个月色朦胧、桐花飘香的夜晚,词人乘船而归,沿途欣赏着乡村的夜景,听着虫鸣,感受着乡村生活的恬静美好。回到居所,只见荷塘、小桥,还有那竹林掩映中的茅屋,从纸窗里透出的灯火和读书声,更显出生活的诗意与惬意。此词反映了作者对这种远离尘嚣、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的满足与陶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