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庵
怜吾居处似东屯,草棘荒凉郭里村。
明月有情先入户,青山无事独当门。
未能种秫五十亩,且为栽桃二百根。
不学灵云觅知解,花时相唤倒余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同情我所处的境遇如同在东边的村庄,杂草丛生,荒芜破败。
明亮的月光饱含深情地首先照进了窗户,青山安详地在门前守护。
我没能种植五十亩的糯米高粱,暂且只能栽种两百株桃树。
我不效仿灵云寻求智慧的领悟,只在花开时节与你相互呼唤,共饮剩余的酒。
去完善
释义
《吾庵》:蔡肇的诗作,蔡肇是南宋诗人。
1. 怜吾居处似东屯:此处“东屯”指东汉末年的孟节庄园,后被曹操赐给曹洪,成为东汉末年的一处别业。这里用“东屯”比喻作者自己的居所,表达出作者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与珍视。
2. 草棘荒凉郭里村:“草棘”,杂草;“荒凉”,荒凉之意;“郭里村”,即城郭附近的村落。整句形容村庄周围杂草丛生,显得荒凉的景象。
3. 明月有情先入户:“明月”,指天上的月亮;“有情”,寓意月亮仿佛关心作者,在夜晚时分早早照亮作者的屋子。
4. 青山无事独当门:“青山”,指远处的山峦;“无事”,静谧之意;“独当门”,独自守着门户的意思。整句表达了远处宁静的山峦守护着作者家宅的意境。
5. 未能种秫五十亩:“种秫”,种植高粱;“五十亩”,约数,表示一定数量的土地。整句表达了作者虽然未能拥有足够的土地来种植庄稼,但可以维持基本生活。
6. 且为栽桃二百根:“栽桃”,种植桃树;“二百根”,约数,表示一定数量的桃树。整句表达了作者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力栽种桃树,以此美化居住环境。
7. 不学灵云觅知解:“灵云”,指南宋僧人灵云志勤;“觅知解”,寻求知识和理解。整句表示作者并不追求像灵云那样深厚的学识,而是过着自己轻松自在的生活。
8. 花时相唤倒余尊:“花时”,花开的季节;“相唤”,互相呼唤、邀请;“倒余尊”,将杯中剩下的酒喝光。整句描写了作者在春暖花开之时与朋友相聚,把酒言欢的场景。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东屯”寓意隐居生活,生动描绘出自己在荒凉的乡村过着清苦生活的情景。诗人把明月和青山当作知己,显示出其乐观的人生态度。诗人表达了耕作田园、栽桃栽种的意愿,体现了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崇尚自然和谐的生活,认为无须刻意追求知识的理解,在赏花时节与朋友相聚,共享欢乐时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吾庵》是宋朝诗人蔡肇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末年,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这个时期,蔡肇作为一名文人学者,他的生活充满了坎坷与挫折。他曾两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能及第,后任地方官吏,但始终未得重用。这使得他深感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情怀油然而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宋朝的经济、文化、科技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政治腐败、官僚争斗、外敌入侵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在这种环境下,许多文人墨客如蔡肇等纷纷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关注民生疾苦,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在这首《吾庵》中,蔡肇通过对自家草屋的描绘,表达了他在困境中的坚韧与执着。他用质朴的语言描述了简陋的生活条件,以及自己在这种环境中依然坚守信念,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这首诗反映了蔡肇在当时社会中的一种普遍心态,即对自身处境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