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适禁乐令春哑,先办秋治社聋。
银胜鬓毛班白,琼丝菜缕青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段古文可以翻译为:“春天来临时,人们忙着享受快乐;秋天到来时,人们则忙于操办秋收和祭祀。银色的头发如同斑白的眉毛,而菜园中的蔬菜却是青翠和鲜红。”
去完善
释义
适:依照;按照。
禁:禁止;制止。
乐令:古代官职名,掌管音乐。这里指音乐的禁令。
春哑:春天里因为沉默不语而显得寂静无声的景象。
先:先于其他事物。
办:处理;筹备。
秋治:秋天进行治理。这里指秋天的丰收景象。
社聋:村庄里的喧闹声使人耳聋。这里指农村的繁荣景象。
银胜:银色的花朵。这里指春天的花朵。
鬓毛:头颈旁的头发。这里指老人花白的头发。
班白:黑白分明的样子。这里指头发的黑白相间。
琼丝:用玉石制作的琴弦。这里指精美的丝线。
菜缕:切碎的蔬菜。这里指春季新鲜的蔬菜。
青红:青色和红色。这里指蔬菜的新鲜色泽。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乐令”和“社聋”两词描绘出春天的活力与秋天的沉静,对比鲜明。接着通过“银胜鬓毛班白”展现岁月的痕迹,暗示人生苦短;而“琼丝菜缕青红”则表达自然界的繁荣生机。整首诗在宁静中蕴含深远的哲理,展现了诗人的智慧和敏锐观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立春》是南宋诗人方岳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后期,大约公元1240年左右。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战乱频繁,民生艰难。诗人方岳在此时写下了这首《立春》,以表达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方岳生活在南宋后期,当时国家政治腐败,战乱频繁。他在青年时期曾参与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此后,他投身于教育事业,致力于培养人才。他的诗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既有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在这首《立春》中,他以春天的到来为背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在南宋后期,时代背景复杂多变。一方面,国家政治腐败,战乱频繁;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在这个时期,诗人们以诗歌为载体,表达了对国家的担忧和对人民的关怀。方岳作为这个时代的诗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他传达出了人们在困境中的坚强信念和美好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