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通川诗僧肇书记
海阔淮深万里通,吟情浩荡逐春风。
却寻斗水龙湫住,裁剪云烟字字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赠通川诗僧肇书记》叶适
海阔淮深万里通:注释1:淮,即淮河,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注释2:此处指广阔的海域和河流使通川与外界联系紧密,交通便利。
吟情浩荡逐春风:注释3:吟情,指诗人抒发情感的方式。浩荡,形容广阔无垠或气势宏大。此句表示诗人的才情如同春风一样吹拂四方。
却寻斗水龙湫住:注释4:却寻,回头寻找。斗水,即沟渠、池塘里的水。龙湫,山间的瀑布。此句意指诗人在乡村寻找创作灵感,如同在溪流瀑布中寻求栖息之地。
裁剪云烟字字工:注释5:裁剪,本义指缝制衣物,这里用来比喻诗人推敲诗词的构思。云烟,形象地描绘了诗词的意境。字字工,意为每个字都经过精心雕琢,显得自然和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以广阔的海、淮比喻诗人诗兴之勃发,借春风渲染了诗意的盎然。尾联则以“裁剪云烟字字工”赞美了这位名叫肇书的通川诗僧的诗词技艺高超,每一句都如同精心剪裁的云彩般优美,令人叹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通川诗僧肇书记》是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叶适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年-1194年),此时叶适正值壮年,才华横溢,深受朝廷重视。
在光宗时期,南宋政权已稳定,社会相对繁荣。然而,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依然激烈。叶适身为官员,深知国家内外忧患,因此在诗中表现出对国泰民安的向往和对国家治理的关注。他寄希望于佛教高僧,以他们的智慧和人格力量为社会注入正能量,促进国家的和谐与繁荣。
此外,叶适本人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他的诗歌、散文、政论等作品在当时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首诗中,他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体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才情和深刻洞察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