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刘仲诚以武夷记见借

标题包含
刘仲诚以武夷记见借
自从见借武夷编,每一开编思渺然。 使我胸怀厌尘滓,羡君家世乐神仙。 幔亭曾会千余客,石洞元居十六天。 何日访灵寻翠壁,待将名字谩同雕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韦骧(1038年-1104年),字子骏,号经纶居士,浙江钱塘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韦骧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自从见到那武夷山的故事书卷,每次翻开它,我心中都会涌起无尽的思绪。 它让我厌倦了俗世的纷扰,更羡慕您在山水之间过着神仙般的生活。 在幔亭,您曾经宴请过千余名宾客;在山洞里,您原本住着16天的美好时光。 不知何时能探访武夷山的仙境,寻找那翠绿的石壁。那时,我将和您的名字一起被雕刻在那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自从见借武夷编:见借,指借阅或借用书籍;武夷编,这里指武夷山相关的记录书籍。 2. 每一开编思渺然:每一,每次;开编,打开书卷;思渺然,思考无边无际的事物,引申为开阔视野。 3. 使我胸怀厌尘滓:尘滓,指世俗的烦恼;使我胸怀,使我的心胸感到。 4. 羡君家世乐神仙:羡,羡慕;家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乐神仙,享受神仙般的生活。 5. 幔亭曾会千余客:幔亭,古代传说位于武夷山的仙人聚会之地;曾会,曾经汇聚;千余客,众多客人。 6. 石洞元居十六天:石洞,指石洞山,是武夷山的一个景点;元居,原居于此;十六天,可能是虚指,形容仙境的美好。 7. 何日访灵寻翠壁:何日,哪一天;访灵,拜访灵山仙境;寻翠壁,寻找青翠的悬崖。 8. 待将名字谩同雕镌:待将,等待与某人一起;名字,名字刻在上面;谩同雕镌,随意地一同雕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于阅读的热爱以及对于美好山水生活的向往。诗人在开篇提到“自从见借武夷编”,暗示了阅读这本书所带来的深深吸引。随后通过描述书籍的内容和作者的生活背景,展示了诗人对于书中所描绘的神仙般生活的羡慕之情。接着诗人以“幔亭曾会千余客,石洞元居十六天”两句进一步展示了书中的场景,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在末尾,诗人表达了希望能亲自探寻这美丽的景观,并在其中留下自己的痕迹的愿望,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刘仲诚以武夷记见借》是北宋诗人韦骧创作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仁宗时期(960-1127年),这个时期正值北宋中叶,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墨客对于山水风景的热爱达到了高潮。 韦骧在这一时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和政治家,他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官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遭到贬谪。这使得他更加关注自然和人文景观,通过诗歌表达他的感慨和抱负。 在这个时代,武夷山成为了文人墨客向往的旅游胜地。武夷山位于福建北部,景色秀美,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刘仲诚是一位热爱山水的文人,他邀请韦骧一起游览武夷山,共享美景。然而,韦骧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成行,于是写下了这首《刘仲诚以武夷记见借》来表达他对武夷山的向往和对刘仲诚的友谊。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