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长盘岭遇张复乡人

标题包含
长盘岭遇张复乡人
马头已匝三千里,故国轻抛二十年。 一片青山双鬓白,长盘岭下见乡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舜民,字芸叟,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洲渔父。北宋文学家、诗人,与苏轼、黄庭坚等大家都有交往。 他生于宋仁宗时期,具体生年不详。他的家族世代为官,家境富裕。张舜民年轻时曾游学四方,广泛结交名士,学识渊博...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战马驰骋已经走了三千里的路程,轻易地离家二十年了。这边的青山依旧,只是两鬓已经斑白,在长长的盘山路上终于遇到了故乡的人。
去完善
释义
《长盘岭遇张复乡人》 张舜民 注释: 1. 马头已匝三千里:形容路途遥远,马头上代表骑马前行的过程。匝,环绕一周;三千里表示行程的距离。 2. 故国轻抛二十年:故国,指故乡或旧居。轻抛,轻易地抛弃,这里表示离开家乡的时间较长。二十年表示时间的跨度。 3. 一片青山双鬓白:描述自己经过漫长的岁月,头发已经变白。青山象征环境的变迁,双鬓白意味着年华的逝去。 4. 长盘岭:地点名。 5. 见乡人:见到来自故乡的人。
去完善
赏析
《长盘岭遇张复乡人》是宋代诗人张舜民的一首五言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自己在遥远的他乡遇到故乡人的情景。马头已匝三千里,表明诗人已经远离家乡数千里;故国轻抛二十年则说明了诗人离家已经有二十年的时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一片青山双鬓白”,描述了诗人在异乡的岁月里,双鬓已经变得斑白,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第四句“长盘岭下见乡人”则描绘了诗人与故乡人在长盘岭下的相遇场景。这一画面使诗人激动不已,也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达到高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盘岭遇张复乡人》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末年,大约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阶段,战争频发,民生疾苦。 诗人张舜民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他本人也经历了人生起伏,曾在朝廷任职,后因政治斗争被贬谪,远离家乡。这样的经历使得他对民间的疾苦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对时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这首诗中,张舜民通过描述自己在长盘岭遇到同乡人的情景,反映了当时战乱背景下民众的艰辛生活。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