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柳子厚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之句有感

标题包含
读柳子厚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之句有感
茅屋三间昼掩扉,遮藏足得讼前非。 雨余燕踏竹梢下,风动蝶随花片飞。 闲自钩帘通野色,时因酌酒见元机。 思乡化作身千亿,底事柳侯深念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简译:三间茅屋在白天静静关闭着门扉,足够遮掩藏身之前的错误。雨后燕子轻踩竹梢而下,风吹蝴蝶伴着落花飞舞。悠闲地挂起窗帘以显现田野景色,不时地小酌几杯展现人生的真实意蕴。思乡的思念如影随形,却不知柳侯为何深深挂念归途?
去完善
释义
1. 柳子厚:唐朝著名文人柳宗元,字子厚。他在诗文中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2. 若为:假设之辞。 3. 化得:变成,变为。 4. 身千亿:比喻成千上万的自己。 5. 散上:分散在。 6. 峰头:山峰之巅。 7. 茅屋:用茅草搭盖的房屋,简陋的住宅。 8. 三间:表示房屋数量,三间房。 9. 昼掩扉:白天关上门。 10. 遮藏:掩盖,隐藏。 11. 足得:足以,足够。 12. 讼前非:和别人争论以前的错误。 13. 雨余:雨后。 14. 燕:燕子。 15. 竹梢:竹子尖部。 16. 风动:风吹动。 17. 蝶随花片飞:蝴蝶跟随飘落的花瓣飞舞。 18. 闲自:闲来。 19. 钩帘:拉上窗帘。 20. 野色:田野的景象。 21. 酌酒:斟酒。 22. 元机:宇宙之机。 23. 思乡化作身千亿:想象自己的思乡之情化作成千上万的自己。 24. 底事:何事,为什么。 25. 柳侯:对柳宗元的尊称。 26. 深念归:深深地想念着回归故里。
去完善
赏析
《读柳子厚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之句有感》赏析: 这首诗以郑刚中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于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一诗的感慨。首联描述了作者自己的茅屋生活,表达了对自己过往行为的反思;颔联描绘了雨后燕子和风动的蝴蝶的画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优美和生机;颈联通过“闲自钩帘通野色”与“时因酌酒见元机”表达出作者亲近自然、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尾联引用柳宗元的诗句,对思乡的深沉情感表示困惑,引发读者对人生哲学的深度思考。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的儒雅情操和诗歌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柳子厚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之句有感》是宋朝诗人郑刚中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80年左右,也就是南宋孝宗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郑刚中是一位从政的文人,曾任国子祭酒、太常博士、秘书省校书郎等职。他在朝廷任职期间,一直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然而,由于南宋政治环境复杂,郑刚中在官场上屡遭挫折,曾一度被贬谪到地方。这种人生际遇使他更加怀念故乡,对故乡的感情也更为深沉。 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正处于金、宋对峙的时期。虽然南宋政权相对稳定,但民间疾苦严重,民生艰难。同时,科举制度的发展使得文人仕宦成为主流,许多文人在官场中挣扎,希望为国家做出贡献。这种时代背景为郑刚中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情感源泉。 在此背景下,郑刚中阅读了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句“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感受到了强烈的思乡之情。他以此为灵感,创作了这首《读柳子厚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之句有感》。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官场浮沉的感慨,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官员的忧国忧民之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