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唐致远蜡梅
万木折冰雪,千葩谢华秾。
谁约金童仙,冲寒下严风。
恼人风味深,缕衣立隆冬。
旁有玉京子,含香笑相逢。
夜水吐玉龙,月窗影相重。
诗情太牢落,聊以二友供。
清标体黄裳,素姿掩凡容。
东君著意先,群英绝追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冬天的树木似乎被冰雪压垮,各种花朵也凋零了。
有谁邀请这位金童仙子,在严寒的风中现身呢?
惹人烦扰的风味深厚,身处隆冬季节却身着缕衣站立。
旁边有来自仙境的人,带着香气微笑着相遇。
夜晚的水面映衬出如玉般的龙,月亮的窗户让影子更加显得重重叠叠。
这样的情景实在难以激起诗情画意,于是暂且用这两位朋友来慰藉心灵。
清雅的品质让她穿着黄色的衣裳,朴素的姿态掩盖了她平凡的容颜。
春天之神非常关照她,让其他的百花都赶不上她的美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万木折冰雪:形容冬天严寒的景象,树木被冰雪覆盖。
2. 千葩谢华秾:华秾,繁茂的样子;万花凋谢,只留下蜡梅一朵独放。
3. 谁约金童仙:金童,传说中掌管花朵的花神,这里代指蜡梅;金童仙,即盛开的蜡梅。
4. 旁有玉京子:玉京,传说中天帝的居处;玉京子,指崔敦诗自己。
5. 诗情太牢落:诗人感叹自己的才情无法与眼前美景相匹配。
去完善
赏析
《和唐致远蜡梅》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腊梅凌寒傲雪的品质,表现了诗人对腊梅的赞美与喜爱之情。通过对比万木凋敝、百花凋零的景象,突出了腊梅在严寒中的独特魅力。同时,诗人以“金童仙”的形象比喻腊梅,使读者更加感受到腊梅的高洁气质。
此外,诗人还以“玉京子”这一形象来衬托腊梅,展现出腊梅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之美。夜晚时分,月光洒在窗户上,映照出水雾弥漫的景象,这与腊梅的香气相互映衬,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
最后,诗人借腊梅的姿态和颜色来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表现出腊梅作为春天的使者,引导其他花儿争相开放的积极意义。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腊梅形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唐致远蜡梅》是一首宋诗,作者为崔敦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12世纪之间,也就是宋代时期。
当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科举制度十分完善,社会对于文学艺术的推崇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经常以诗歌唱和的形式互相交流,切磋技艺。这首《和唐致远蜡梅》就是崔敦诗与唐致远之间的相互唱和之作。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作为宋代的文人士大夫,崔敦诗的生活充满了儒家的修养之道。他与其他文人一样,学识渊博,志趣高雅,擅长写诗作文,并在诗歌唱和之中表达自己的生活感悟和对世界的理解。
在这首诗里,崔敦诗通过对蜡梅的赞美,传达了生活的美好以及对人生的坚定信念。这既是对朋友的问候,也是对人生态度的展现。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