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昔年嫖姚护羌月,今照嫖姚双鬓雪。青冢曾无尺寸归,
锦书多寄穷荒骨。百战金疮体沙碛,乡心一片悬秋碧。
汉城应期破镜时,胡尘万里婵娟隔。度碛冲云朔风起,
边笳欲晚生青珥。陇上横吹霜色刀,何年断得匈奴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年轻之时勇敢守护边疆,如今英雄两鬓已白。孤独之坟从未收回,只希望有书信能送到荒芜之地。经历无数战事身上留有许多伤口,心中挂念着远方的故乡。期盼能在汉城顺利实现梦想,却远隔万里沙漠无法团圆。跋涉过沙碛,抵挡风雨,夜幕降临之际更添一曲边塞悲歌。遥远的西北,剑舞霜刀,渴望哪一天可以彻底斩断匈奴的罪恶。

去完善
释义
1. 昔年嫖姚护羌月,今照嫖姚双鬓雪:这句表示当年英勇的将军护卫着边疆,现在他们的双鬓已染上白雪。这里的“嫖姚”指的是西汉名将霍去病,他曾任嫖姚校尉,他的军事才能使得当时的边疆得以安定。“护羌月”是指他出征匈奴的战役。
2. 青冢曾无尺寸归,锦书多寄穷荒骨:这句说青冢中的英雄们没能回到家乡,只有书信往来传递消息。“青冢”指古代边疆战争中战死者的坟墓,这里可能泛指埋葬在边疆的英雄。
3. 百战金疮体沙碛,乡心一片悬秋碧:这句描述士兵们在疆场上身经百战,受伤严重,但仍怀着思乡之情。“金疮”是战争创伤的泛称,“沙碛”指的是边疆战场。
4. 汉城应期破镜时,胡尘万里婵娟隔:这句说汉朝的城市终于重新繁荣,但那边的敌国还隔着万里尘土。"汉城"在这里象征汉朝的疆土和城市。"破镜"代表团圆和成功。
5. 度碛冲云朔风起,边笳欲晚生青珥:这句描述疆场上的士兵在傍晚时分听到边疆的风声和笳声,心生恐惧。“度碛”指越过边疆的沙地。
6. 陇上横吹霜色刀,何年断得匈奴臂:这句表达希望有一天能够彻底战胜匈奴的想法。“陇上”指古时的边疆地区。“横吹”为古乐府诗题,用于描绘边疆的战事。

去完善
赏析
《关山月》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征战的惨烈和戍边将士的壮志未酬。诗人以“昔年嫖姚护羌月,今照嫖姚双鬓雪”开篇,借古喻今,展现了英勇的将军如今已两鬓白发,暗示岁月沧桑。接下来,诗人通过“青冢曾无尺寸归,锦书多寄穷荒骨”的描述,表达了对战士英魂无法回乡的悲痛之情。而“百战金疮体沙碛,乡心一片悬秋碧”则表现了将士们在战场上的艰辛与思乡的深情。
诗中“汉城应期破镜时,胡尘万里婵娟隔”两句,表达了战士们期待国家强大、安定和平的愿望,但现实却是胡尘万里,敌人仍在眼前。接下来的“度碛冲云朔风起,边笳欲晚生青珥”描述了战斗中的紧张氛围,以及战场上萧瑟的景象。最后,“陇上横吹霜色刀,何年断得匈奴臂”则传达了将士们誓死捍卫疆土的决心。
整首诗情感深沉,将战争的残酷和戍边将士的坚定信念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慨万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关山月》是唐代诗人陈陶的一首描绘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这首诗歌创作于唐朝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繁荣昌盛,疆域辽阔,但同时边患频繁,战争不断。
在陈陶创作《关山月》时,他正处于一个激荡的社会环境中。作为一位有才干的文人,陈陶曾在地方上担任过官职,后因战乱离职回乡。在回乡的途中,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百姓的痛苦,以及国家的动荡不安。这些都成为他创作的素材和动力。
此外,当时唐朝的社会环境也与陈陶的创作密切相关。在这个时代,科举制度已经趋于成熟,许多有才能的文人墨客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为国家效力。然而,由于官僚腐败和边疆战乱,许多有志之士的理想破灭,这为陈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情感源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