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慈恩寺塔
窗户几层风,清凉碧落中。世人来往别,烟景古今同。
列岫横秦断,长河极塞空。斜阳越乡思,天末见归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窗户传来几层风声,清凉的氛围仿佛来自碧蓝的天空。世人在此离别相聚,风景古今相似。远处的山峦如同隔断秦国的长城,河流似乎抵达边塞的尽头。夕阳斜照,越过了思念之情,天边的尽头又见大雁归来。

去完善
释义
1. 慈恩寺塔:指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为唐代著名佛教圣地。
2. 窗户几层风:意指塔的高耸,通过层层窗户可以感受到不同的风声。
3. 清凉碧落中:形容身处高塔之中,感受到清风拂面,天空一片宁静。
4. 世人来往别:描述人间世事无常,人们不断地离别与重逢。
5. 烟景古今同:表示无论古今,自然风光始终是相似的。
6. 列岫横秦断:形容群山连绵,犹如横亘在遥远的秦地(今陕西一带)之间。
7. 长河极塞空:形容大河如带,远接边塞,展现出空旷的视野。
8. 斜阳越乡思:夕阳西下,引发深深的思乡之情。
9. 天末见归鸿:天边的归鸿,比喻游子回到家乡。

去完善
赏析
《登慈恩寺塔》是唐代诗人张乔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登高望远时所见的景色和感悟。诗歌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都市的繁华与落寞,以及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首联“窗户几层风,清凉碧落中”描述了登塔时的环境:透过层层窗户,感受到清风拂面,天空湛蓝。这里用“几层风”的形象化手法,表达了诗人登临高处、视野开阔的感受。
颔联“世人来往别,烟景古今同”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岁月如烟的感慨。在诗人眼中,古往今来的世事变迁如同烟雾般飘渺不定,但自然的景色却永恒不变。这里的“烟景”一词既指自然景象,也寓含着岁月的沧桑。
颈联“列岫横秦断,长河极塞空”进一步描绘了眼前的壮观景色。群山起伏,宛如列嶂;黄河滔滔,源远流长。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山川河流、历史沧桑的感慨。
尾联“斜阳越乡思,天末见归鸿”则是诗人情感的高潮部分。夕阳西下,远方的雁群翩翩归来,触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这里的“归鸿”象征着离家的游子,渴望回到故乡的心情。整首诗歌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美学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慈恩寺塔》是唐代诗人张乔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世纪末,正值唐朝晚期的乱世时期。在这个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战乱频发,民生疾苦。
张乔作为一个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对时代的风云变幻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的一生历经坎坷,曾数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如愿以偿。这种经历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艰难。
在这首诗中,张乔以登临慈恩寺塔为引子,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命运和历史的感慨。他以塔为象征,表达了人生如同登高望远一般,虽然可以暂时摆脱尘世纷扰,但最终仍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同时,他也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变化,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盛世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