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观月记

标题包含
观月记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欤?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孝祥(1538年-1610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又号于湖山人。他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与文徵明、祝允明、唐寅并称为“江南四大才子”。 张孝祥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Alber
去完善

译文
月亮在中秋节时显得格外明亮,观赏中秋之月,靠近水边最佳;靠近水边的景观,适合独自前往;独自前往的地方,远离人群的又更胜一筹。然而,中秋之时往往无月可赏,城市和宫殿建筑,怎么可能都临近水边呢?即使有这样的地方,但要远离人群,必然是在空旷幽静之处。真正有好奇心的人,怎么能独自一人趁着夜晚到达这样的地方欣赏片刻呢?现在我游览的金沙堆,是不是具备了这四种美景呢? 大概我在八月的十五日经过了洞庭湖,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月光亮如白昼。金沙堆坐落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高约三十丈,四周环水,离它近的地方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在这里,带着孩子们登上金沙堆。沙子的颜色正是黄色,与月亮相映成趣;水面如同玉盘,沙子就像金色的堆积,光芒四射,让人眼睛都觉得寒冷,即使没有亲自到过阆风、瑶台、广寒这些仙境,也应该就是如此吧。所以,中秋的明月、靠近水边的观赏地点、独自前往并远离人群,在这里已经都具备了。写下这篇文章作为金沙堆观月记。
Alber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临安: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 2. 浔阳:古县名,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 3. 金沙堆:在金沙滩上堆起的一座小山,位于湖南岳阳市。 4. 八月之望:指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中秋节。 5. 洞庭: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 6. 青原:在今湖南省岳阳市附近。 7. 环滁:环绕着滁州的四周。滁州位于安徽省东部。 8. 无何:不久。 9. 同归:一同回去。 10. 自失:因茫然不知所措而失落。 11. 天下事:这里指国家政事。 12. 人间:世俗社会。 13. 滁(chú)州:地名,今安徽省滁州市。 14. 太守:古代官职,这里指欧阳修。 15. 醉翁亭:位于滁州的著名景点,欧阳修曾在此饮酒作诗。 16. 觥筹(gōng chóu):形容人们举杯饮酒的热闹场面。 17. 蔌(sù):菜蔬。 18. 伛偻(yǔ lǚ):形容老年人腰背弯曲的样子。 19. 酿泉:琅琊山中的泉水,这里的酒就是用此泉水酿造的。 20. 佳节:美好的节日,这里指重阳节。 21. 宴酣之乐:尽情欢乐的宴会。 22. 丝竹:指代音乐。 23. 羽觞(shāng):古代的一种酒杯。 24. 蔌蔌(sù):风声。 25. 邃(suì):深远。 26. 渐闻水声潺潺(chán):逐渐听到溪水潺潺的声音。 27. 峰回路转:形容山路蜿蜒曲折。 28. 豁然开朗:形容视野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29. 俶(chù):开始。 30.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太守和客人来到这里喝酒。 31. 山肴野蔌(sù):山里的野味和野菜。 32. 杂然而前陈:杂乱地摆放在面前。 33. 宴酣:尽情畅饮。 34. 非丝非竹:不是用弦乐和管乐演奏的音乐。 35. 射者中,弈者胜:参加射箭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取得了胜利。 36. 觥筹交错:形容人们举杯饮酒的热闹场面。 37. 不知东方之既白:不知道东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38. 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Alber
去完善
赏析
《观月记》张孝祥这首诗词将赏月之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在月圆之夜前往“金沙堆”观赏明月,此处四面环水,仿佛一片人间仙境。月光与金黄的沙滩交相辉映,宛如仙境一般。诗人虽然并未亲自去过“阆风”、“瑶台”、“广寒之宫”等地,但他想象中的场景或许与之类似。在这首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独特感悟。
Alber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观月记》是南宋诗人张孝祥的一首描绘月色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67年左右,正值南宋中期,金国南侵的局势下,南宋朝廷内部党派纷争不断,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均处于动荡之中。 此时的张孝祥虽才华横溢,却因党争牵连而受到排挤和贬谪,人生际遇颇显曲折。然而,他并未因此意志消沉,反而更加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兴亡,关心民生疾苦。正是这种复杂的时局和个人遭遇,使他成为一位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文人,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深刻反映时代气息的作品,如《观月记》等。 在这首诗中,张孝祥以月亮为载体,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他也借月亮的光明和永恒,揭示了人性中的真善美,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这种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生活的坚定信念,使得《观月记》成为了一首富有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Alber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