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
甲子干飞雨,元宵湿陨星。
风柔行阵阵,月淡下亭亭。
木笔侵凌碧,来牟掩映青。
东皇收拾急,暖涨赴沧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甲子天空中飘着细雨,元宵节的夜晚湿润的星光闪烁。轻风吹过带来一阵阵温暖,月亮在天空中显得清淡宁静。木笔花浸润在绿意盎然中,小麦隐藏在郁郁葱葱的绿色之中。春天的神祇正在紧张地整理万物,温暖的春天就要来到,海面的潮水正在逐渐高涨。
去完善
释义
1. 甲子:这里指农历干支纪年法的第一个天干地支组合,即正月。
2. 干飞雨:天气晴朗时下的雨。
3. 元宵:正月十五日,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4. 湿陨星:雨水多,星星看起来湿润。
5. 风柔:春风柔和。
6. 行阵阵:行走时阵阵风相随。
7. 月淡:月色淡薄。
8. 下亭亭:月光洒在亭子上。
9. 木笔:即辛夷花,也叫玉兰,有紫色或白色花瓣。
10. 侵凌碧:逐渐变绿。
11. 来牟:即小麦。
12. 掩映青:被绿色遮掩。
13. 东皇:东皇太一,古代神话中的东方天神。这里借指春天。
14. 收拾急:收拾田地播种作物。
15. 暖涨:温暖的春水上涨。
16. 赴沧溟:流向大海。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甲子干飞雨,元宵湿陨星”开篇,描绘出春雨纷纷、漫天飘落的景象,为整首诗铺垫了静谧的氛围。接下来,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风的柔和、月光的朦胧,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妙的夜景。
接下来的诗句则转向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观察入微,通过“木笔侵凌碧,来牟掩映青”两句传达了春意盎然的景象。这里的“木笔”指的是樱花,“侵凌碧”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让樱花树焕发出勃勃生机;“来牟”则是大麦的别称,“掩映青”则形象地展现了麦田在春风吹拂下的绿意。
最后,诗人以“东皇收拾急,暖涨赴沧溟”结尾,表达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春天到来时的喜悦和期盼之情。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手法,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雪》是南宋诗人洪咨夔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雪花飘舞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诗人的创作时间。洪咨夔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诗人在经历了北宋的繁荣之后,开始对国家的现状感到担忧。他们试图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我们要关注诗人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洪咨夔曾担任高官,但在政治上并不得志。他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苦难,这使他的心情变得沉重。然而,他在诗歌中表现出的乐观态度,表明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最后,我们要了解同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南宋时期,政治腐败、外患严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洪咨夔等诗人希望通过诗歌表达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共同抵抗外敌,振兴国家。
综上所述,《春雪》这首诗歌是在南宋时期创作的,当时诗人洪咨夔在政治上并不得志,但他仍然对生活充满希望。在这个时期,国家内外交困,人民生活困苦。诗人通过对春天雪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