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尊师祗诏阙庭三首
海风叶叶驾霓旌,天路悠悠接上清。锦诰凄凉遗去恨,
从此暂辞华表柱,便应千载是归程。
五峰已别隔人间,双阙何年许再还。既扫山川收地脉,
从此枕中唯有梦,梦魂何处访三山。
仙老闲眠碧草堂,帝书征入白云乡。龟台欲署长生籍,
五千言外无文字,更有何词赠武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海浪轻拂,如霓裳羽衣飘逸轻盈;天空高远,仿佛通向无尽的仙境。曾留下悲哀的告别信,如今暂时离开了那华丽的宫殿。此后的时光,便是千年的归途。
曾经并肩的五峰已被分隔在尘寰之外,不知何时还能再相聚。已是神游山川之间,把大地精髓收藏于内心,往后的日子里,只能在梦中探访那一抹山水。
神仙老者闲适地躺在青草环绕的屋子里,皇上的诏书也已到达了遥远的境地。在龟台上,正准备书写长生的名册。除了那些已经传颂千古的经典话语,还有什么可以献给伟大的君主呢?
去完善
释义
1. 海风:这里指东南沿海地带的风,用以表现刘尊师的远行之处。
2. 霓旌:彩色旗帜,这里借以形容刘尊师车驾的壮丽。
3. 天路:登天之路,引申为通向上天的途径。
4. 上清:道教最高仙境,这里是比喻皇帝居住的皇宫。
5. 锦诰:锦绣般的诏令,这里特指皇帝的召见。
6. 华表柱:古代立于宫殿、陵墓等处的巨大石柱,作为标志或纪念物。
7. 五峰:指的是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这里代指仙境。
8. 双阙:皇宫门前的两座望楼,此处表示皇帝所在地。
9. 枕中:枕中书,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书,记载着关于神仙的事情。
10. 三山: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即蓬莱、方丈、瀛洲。
11. 碧草堂:仙人居住的地方。
12. 帝书:皇帝的诏书。
13. 白云乡:指天庭,引申为皇帝的皇宫。
14. 龟台: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蓬莱岛上的建筑。
15. 长生籍:古代道教传说中记录长生不死者的名册。
16. 五千言:老子《道德经》共有五千字,这里的“五千言”指的是道教经典。
17. 武皇:此处的“武皇”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汉武帝刘彻,他是第一个大规模求仙问道的中国皇帝。
去完善
赏析
《送刘尊师祗诏阙庭三首》以超脱的笔墨描绘了刘老师步入仙境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于仙途的理解和向往。
首联“海风叶叶驾霓旌,天路悠悠接上清”以“海风”“霓旌”的意象拉开了诗的帷幕,呈现了一种梦幻般的场景,为全诗奠定了神秘的色彩。接着描述天路的悠长,暗示出人间与仙境之间的距离。诗人以此表达对超凡世界的向往。
颔联“锦诰凄凉遗去恨,从此暂辞华表柱,便应千载是归程”用“锦诰”“凄凉”“去恨”等词汇表达了一种离别之情,感慨无限。告别世俗,踏上通天之路,表达了对修炼生活的心驰神往。
颈联“五峰已别隔人间,双阙何年许再还。既扫山川收地脉,从此枕中唯有梦,梦魂何处访三山”进一步刻画了仙人远离红尘的景象,“五峰”“双阙”展现出仙家气象,随后笔锋一转,写出对未来重逢的期待。通过 “梦魂何处访三山”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对修道生活的眷恋和对成仙的信念。
尾联“仙老闲眠碧草堂,帝书征入白云乡。龟台欲署长生籍,五千言外无文字,更有何词赠武皇”描述了仙人在草木葱茏的住所悠哉度日的生活状态,以 “帝书”“龟台”“五千言”的典故渲染出仙人的权威和地位,最后引出了诗人对刘老师的钦佩与祝福。这首诗构思奇特,意味深远,既有对神仙世界的想象,又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刘尊师祗诏阙庭三首》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末年,大约在公元907年左右。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即五代十国时期。在这个时期,朝廷政权更迭频繁,社会矛盾激化,战争频发,人民生活困苦。
在这段时间里,诗人曹唐的个人经历也颇为坎坷。他本是书香门第出身,但由于家道中落,不得不投身科举以求功名。然而,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多次应试均未成功。后来,他来到了京城长安,成为了一名宫廷诗人。在宫廷中,他以诗才受到了皇帝的赏识,但同时也饱受宦官权臣的排挤和打压。这种复杂的人生际遇,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哀愁与忧愤。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曹唐创作了这首《送刘尊师祗诏阙庭三首》。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刘尊师的离别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朝廷腐败、政治黑暗的深深忧虑。在这首诗中,曹唐通过对刘尊师的赞美和对朝廷的批判,表达了他对这个时代的深刻反思和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