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
岁云秋矣转炎热,怪底白日云飞回。
疾雷过耳不及掩,澍雨翻盆何自来。
对面镫缸聊屏箑,关心药裹且停杯。
更怜天上佳期近,颇觉人间令节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时光荏苒,季节已入秋却仍旧炎热。太阳在天空中漂浮不定,使得天气变幻莫测。突然间的雷电划过天际,让人来不及遮掩耳朵;大雨滂沱而至,仿佛从盆中倾泻而出,不知从何而来。
面对炎热的天气,我们只能暂时放下手中的扇子,寻找一丝凉意。对于身体健康的关注,让我们在面对美酒时也能克制住欲望,避免过度饮酒。
此外,我们还需关注天上的佳期将近,期盼美好的时光尽快到来。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人间的时令变换,对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充满期待。
去完善
释义
1. 岁云秋矣转炎热:这句诗描述了秋天的季节,但天气却变得闷热。“岁云”指的是一年将尽之时,即秋天。"秋矣"表示已经进入秋天。"转炎热"指气温变高。
2. 怪底白日云飞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突然变热的天气感到奇怪。"怪底"是疑问语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白日云飞回"指太阳被云遮住了,天气变得阴暗。
3. 疾雷过耳不及掩:这句诗描绘了雷电交加的景象。"疾雷"指迅速响起的雷声。"过耳不及掩"形容雷声太大,来不及捂住耳朵。
4. 澍雨翻盆何自来:这句诗形容倾盆大雨突然降临。"澍雨"意为及时的大雨。"翻盆"比喻雨水像从盆中泼出来一样大。"何自来"询问大雨是从哪里来的。
5. 对面镫缸聊屏箑:这句诗描写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雨,人们采取的措施。"对面镫缸"意思是人们在对面一起点亮灯。"聊屏箑"指暂时放下扇子,因为不需要扇风了。
6. 关心药裹且停杯:这句诗表达出诗人在关心药物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自己应该暂时停止饮酒。"关心"在这里是关心的意思。"药裹"是药的包装,这里指药物。"停杯"是指停止饮酒。
7. 更怜天上佳期近:这句诗表示诗人更关心天上的好日子即将来临。"更怜"表示更加关爱或关注。"天上佳期"通常指中秋节等佳节。
8. 颇觉人间令节催:这句诗写出了诗人觉得人间的佳节都在催促着时间的流逝。"颇觉"表示略有感觉。"令节"指的是美好的时光或佳节。
去完善
赏析
《夜雨》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突然转变的气候现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关爱之情。首联以“岁云秋矣转炎热”开篇,表达出秋季突然变暖的反常天气。接着通过“怪底白日云飞回”质疑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引发读者思考。颔联中,“疾雷过耳不及掩”描述了雷电迅疾而来却未引起诗人注意的景象,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澍雨翻盆何自来”则通过大雨倾盆的描绘,强调了自然力量的磅礴。颈联中,诗人关注生活细节,如在室内放下扇子,暂停饮酒,表达对他人的关爱和自身情绪的收敛。尾联“更怜天上佳期近,颇觉人间令节催”,暗示诗人在这一特殊的夜晚,既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惋惜,又对人类生活中的美好时刻充满期待。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生动,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关爱以及诗人的细腻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雨》是南宋诗人洪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即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之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历史转折点,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
在创作《夜雨》时,洪朋的人生际遇颇有些坎坷。他曾历任官职,但由于直言敢谏,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击。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多反映民间疾苦和社会现实,深受民众喜爱。然而,他的政治立场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这使得他在诗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夜雨》所描绘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北方领土丧失殆尽。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内部腐败严重,外患频繁,民生凋敝。诗人通过对“夜雨”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其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整首诗既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又展示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担当,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