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灵乌赋

标题包含
灵乌赋
  梅君圣俞作是赋,曾不我鄙,而寄以为好。因勉而和之,庶几感物之意同归而殊涂矣。“灵乌灵乌,尔之为禽兮,何不高翔而远翥?何为号呼于人兮,告吉凶而逢怒?方将折尔翅而烹尔躯,徒悔焉而亡路。”  彼哑哑兮如诉,请臆对而心谕:“我有生兮,累阴阳之含育;我有质兮,处天地之覆露。长慈母之危巢,托主人之佳树。斤不我伐,弹不我仆。母之鞠兮孔艰,主之仁兮则安。度春风兮,既成我以羽翰;眷庭柯兮,欲去君而盘桓。思报之意,厥声或异。警于未形,恐于未炽。知我者谓吉之先,不知我者谓凶之类。故告之则反灾于身,不告之者则稔祸于人。主恩或忘,我怀靡臧。虽死而告,为凶之防。亦由桑妖于庭,惧而修德,俾王之兴;雉怪于鼎,惧而修德,俾王之盛。天听甚逊,人言曷病。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胡不学太仓之鼠兮,何必仁为,丰食而肥。仓苟竭兮,吾将安归?又不学荒城之狐兮,何必义为,深穴而威。城苟圮兮,吾将畴依?宁骥子之困于驰骛兮,驽骀泰于刍养。宁鹓鹐之饥于云霄兮,鸱鸢饫乎草莽。君不见仲尼之云兮,予欲无言。累累四方,曾不得而已焉。又不见孟轲之志兮,养其浩然。皇皇三月,曾何敢以休焉。此小者优优,而大者乾乾。我乌也勤于母兮自天,爱于主兮自天;人有言兮是然,人无言兮是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江苏苏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但他勤奋好学,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历任地方官,关心民生疾苦,兴修水利,...查看更多
XieYan_3490
去完善

译文
孟夫子之疾贫兮,有挂邢之劳薪。千秋万岁兮,谁移此棺!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执豚以祠,曰:“先生饮满勿携。”如梁上之客,时见之而不容。彼爱利者,狥其荣。惜哉,使草木由之,皆若雅颂之颂辞兮,山水以之,皆若离骚之幽忧。呜呼,不可与久居!虽敝的精神,断其舌。犹能存其义,尽其词。噫,乌在其为智也!
XieYan_3490
去完善
释义
兮,养吾浩然。皇皇三驱,曾不得而舍焉。此小者巧佞,大者谦恭。仪秦之流,吾不以意。彼所以得,此所以失。矫然来归,义不可屈。拟于鲲鹏,无愧诗策。芸芸众类,我观其税。矧乌之灵,能保无辜?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乌进亦进,乌退亦退,进退惟时,幽哉玄昧。夫为不佳,尔尚之更;其为太恶,尤须惩改。故人有一介不以与人,国有一毫不以与国。乌乎!秉志慊慊,反邪归正。莫莫诸务,纲纪不紊。幕府无群寮之议,朝廷无流俗之文。我既至止,尔亦宜止。大伦有常,不可以二。心之精微,口难究竟。绎其所怀,傥有考。乌乎!尝闻古帝浑沌,命游龙门。龙既升云,游乃在田。望我马与马,尔牛与牛,各保其生,以无失吾事。
XieYan_3490
去完善
赏析
《灵乌赋》范仲淹 赏析: 本诗通过描述乌鸦的遭遇,寓意了作者自己的情感与志向。在诗中,作者借乌鸦之口,表达了自己不甘沉默、渴望直言的心志。同时,通过对凤凰、麒麟等祥瑞动物的比喻,强调了敢于直言的价值与意义。最后,通过对仲尼、孟轲的引述,展现了作者的高远志趣和坚定信念。全诗情感激昂,语言深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XieYan_3490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灵乌赋》是北宋著名文人范仲淹的一首描绘自己人生态度和理想境界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89年,正值宋朝建国之初,社会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学术文化繁荣的时期。 当时,范仲淹刚刚步入仕途,由于他的正直无私,刚正不阿,屡屡遭人排挤,对于这一现象,他既痛心疾首又倍感无奈。因此在这首诗中,他以“乌”自喻,表达了虽有济世之心,但难以施展的矛盾和无奈。 在诗中,他表达了对民间疾苦的关切和对黑暗势力的揭露,同时也提出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希望用其一生精力为国家贡献力量,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这首诗反映出范仲淹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沉的家国情怀,被誉为北宋文学中的瑰宝。
XieYan_3490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