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送客出河门,返手闭篱关。
归来悬午窗,坐看屋上山。
众雏困未觉,捣药声已残。
倦鸟止不飞,鸡犬亦在栏。
高林静白日,时觉鸟声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送客人走出河门,再把手伸回来关上篱笆的门.
回到屋子打开正午的窗户,坐下来看着山就在房子旁边.
孩子们还困着没醒呢,捣药的声音已经消失.
疲倦的鸟儿停在树上不再飞翔,鸡和狗也在栏子里待着.
高大的树林在阳光下安静无比,时不时听到鸟儿悠闲的叫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河门:泛指城门。
2. 返手:转过身来。
3. 篱关:用竹子、木头或石头制成的简单门户,一般用于乡村住宅。
4. 午窗:中午的阳光照进窗户。
5. 众雏:众多的孩子。
6. 捣药:古代的一种习俗,以研钵杵捣碎药物。
7. 倦鸟:疲倦的鸟儿。
8. 高林:高大的树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客出门、回家后的所见所闻,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人通过对河门的关闭、午窗的悬挂、屋上的山景、孩子的沉睡、捣药声的消失、倦鸟与鸡犬的安静等细节的刻画,将画面一步步地展开,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种宁静的氛围。同时,诗中通过“倦鸟”和“鸡犬”的描绘,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诗》庞谦孺,作于宋代,是诗人庞谦孺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在诗人的创作时期,正是北宋政治腐败、内外交困的时期。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婉转优美的笔触描绘了四季更替的景象,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之情。
在此阶段,庞谦孺的生活经历坎坷,他的人生境遇并非一帆风顺。然而,正是这种人生的曲折和磨难,使他更加深刻体会到了社会的疾苦和人民的艰辛。这些人生经历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与此同时,宋代的文化氛围浓厚,尤其是诗歌艺术方面,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庞谦孺的诗才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感情,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这首《古诗》成为了宋代诗歌的代表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