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闺怨二首 一

标题包含
闺怨二首 一
鴈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让它的清辉洒向远方的军营,照亮你所在的地方。
去完善
释义
鴈:即雁,古代传说雁能传书,故常用以象征书信往来;伏波营:泛指边疆驻军的营地,“伏波”原为汉代将军马援的封号,后用作边将的代称。
去完善
赏析
此诗开篇以“鴈尽书难寄”奠定基调,借助“雁足传书”的典故点明通信隔绝的无奈,同时暗喻距离的遥远和情感传递的艰难。次句“愁多梦不成”,进一步渲染了思妇内心积郁的忧伤——因愁绪过重,甚至连梦中相见的机会都被剥夺,令人倍感凄凉。 下半部分笔锋一转,从现实的困境转向浪漫的幻想。“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月亮这一经典意象,赋予其陪伴与慰藉的功能。思妇希望化身为月光,跨越千山万水,去寻找丈夫所在的军营。这样的想象既体现了她对爱人深沉的牵挂,也折射出她自身的孤独与无助。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短短二十字便勾勒出一幅饱含深情的画面,充分展现了唐代闺怨诗特有的婉约之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作者沈如筠正处于人生中对情感细腻体察的阶段。在古代,由于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离人远去之后,思念之情往往难以寄托。本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就,深刻地描绘了一位闺中女子对远方征战丈夫的无尽相思。鸿雁传书虽是古时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但当鴈影尽逝,书信难寄,愁绪汇聚成河,连梦境也变得支离破碎。诗人借助孤月这一意象,表达了女子渴望追随月光,将其深情投射至遥远边塞的愿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