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八月十五夜月

标题包含
八月十五夜月
此夜十分月,年时中半秋。 华夷同一照,今古几多愁。 颢气横空白,天光际海浮。 儿时读书处,桂子落岩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舒岳祥(1249年-1316年),字景薛,号巽峰,又号双峰,浙江宁海人。他是南宋末年的著名文人、官员,以文学成就和清廉品质著称。 舒岳祥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个夜晚月色正好,正值中秋时节。 华夏大地共同沐浴在月光下,古今之人共有多多少愁。 浩渺的正气在天空中飘荡,天光照耀在海天相接的地方。 年少时读书的地方,桂花落在岩石上发出清幽的香气。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十分月:指圆月,即满月。 2. 华夷:这里代指中国全境。 3. 颢气:即浩气,形容广大无边的天地之气。 4. 白:指广阔无边的天空。 5. 桂子:桂花。
去完善
赏析
《八月十五夜月》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光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首联“此夜十分月,年时中半秋”点明了诗作的时间背景——八月十五中秋节,同时通过“十分月”和“中半秋”这两个比喻,形象地展现了中秋月圆的美景。颔联“华夷同一照,今古几多愁”则笔锋一转,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荏苒、人事代谢的感慨,以及对于民族兴亡、历史沧桑的忧虑。颈联“颢气横空白,天光际海浮”则以开阔的视野,描绘了一幅浩渺的天空与大海相连的画面,凸显了宇宙的无垠和生命的渺小。尾联“儿时读书处,桂子落岩幽”则回归现实,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的回忆,以及童年时光的怀念。整首诗通过对中秋夜景色的描写,传达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浓郁的乡愁情怀,令人回味悠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八月十五夜月》是南宋诗人舒岳祥的一首咏月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64年(南宋景定五年)。此时,距离南宋灭亡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正是国家局势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这一年,舒岳祥已经58岁,他早年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后因战乱和政治斗争被迫归隐田园。在这段时间里,他密切关注国家的命运,但对政治却感到无能为力。他的内心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也对田园生活充满了热爱。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舒岳祥通过描绘中秋月圆的美景,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他在诗中写道:“中秋月色分外明,夜深露气满中庭。”表达了中秋之夜月色明亮的景象,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的向往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