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送僧
失意因休便买山,白云深处寄柴关。
若逢城邑人相问,报道花时也不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情绪低落的时候,选择休息并寻找一个与世隔绝的山林隐居地,那里有飘渺的白云和安静的木屋。如果遇到城市的人来询问我的情况,告诉他们我在繁花似锦的季节也依然忙碌充实。
去完善
释义
1. 失意:这里指人生遇到困难或挫折。
2. 休便:即休息、暂且放下之意。
3. 买山:旧时隐士购买山林,以便在山上隐居。
4. 柴关:用树枝制成的门,形容山寺简陋的门户。
5. 若逢:如果遇到。
6. 城邑:城市、城镇。
7. 花时:指春天,花开的季节。
去完善
赏析
《山居送僧》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友人去往深山隐居的情景。诗中透露出诗人和友人都向往着摆脱世俗纷扰、隐居山林的生活。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及友人在山水间的理想生活追求,既有寄托,也有抒发。
首句“失意因休便买山”表达了诗人和友人共同的心境——仕途失意,为了追求理想的生活和心境,决定隐居于深山之中。“白云深处寄柴关”描绘了他们所选择的隐居之地,那里远离尘世,只有白云深处的茅屋作为归宿。
第三句“若逢城邑人相问”是对诗人想象中的场景进行了描述,即如果他们在山中遇到城里来的人,问起他们现在的生活如何。尾句“报道花时也不闲”则传达出即使在这美丽的花季,他们也不会被繁华吸引,依然会坚守自己的选择,享受山水之间的宁静与自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居送僧》是唐朝诗人李涉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代中晚期,具体年份不详。
在这个时期,李涉虽然出身名门,但家道中落,一生辗转仕途,却屡次受挫。他曾担任太子通事舍人、太学博士等职,但因触犯权贵而遭贬谪。尽管屡经波折,李涉始终保持着豁达的人生态度,热爱山水田园生活。
在唐代中晚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佛教、道教等宗教思想在民间广为传播。许多文人士大夫喜欢寄情山水,结交僧人朋友,探讨人生哲理。李涉在此背景下,结识了一位僧人朋友,并在告别时写下了这首《山居送僧》。
在这首诗中,李涉通过对山林景色和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在面对人生逆境时,依然能够保持乐观心态,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