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常山道中

标题包含
常山道中
既雨山色晴转佳,望洋雪色脂麻花。 白云无边鸟声暮,目断远水明残霞。 流萤飞出衰草丛,宿鹊走上枯松丫。 行人路上暗回首,月下独对溪头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白玉蟾(1293年-1368年),原名朱重八,后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位三十一年(1368年-1399年),年号洪武。 朱元璋出身贫寒,曾做过和尚和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刚刚下过一场雨后,山色变得更为美好,望着大海,雪花在天空中像是一朵朵精致的粉花。傍晚时分,无边的白云中传来阵阵鸟鸣,目光所及之处,远处的水面闪耀着明亮的晚霞余光。萤火虫从枯萎的草丛中翩翩起舞,归巢的喜鹊走在干枯的松枝上。路上行走的人不禁暗中回头张望,独自一人站在月下的溪水边,面对一片沙滩。
去完善
释义
1. 既雨山色晴转佳:“既雨”指刚刚下过雨,这里的"雨"是动词,指下雨的意思;"山色晴转佳",雨后放晴,山色更加秀丽。 2. 望洋雪色脂麻花:"望洋"指海洋或大江大河;"雪色脂麻花"形象描绘了水流波光粼粼的动态景象。 3. 白云无边鸟声暮:"白云无边"写天空的广阔,"鸟声暮"表示傍晚时分鸟儿开始归巢,发出鸣叫声。 4. 目断远水明残霞:"目断"意为极目远望,"远水"指远方的水面,"明残霞"指晚霞映在水面上,形成明艳的光影。 5. 流萤飞出衰草丛:"流萤"是指飞行不定的萤火虫,"衰草"指的是枯萎的杂草。 6. 宿鹊走上枯松丫:"宿鹊"是指夜宿的喜鹊,"枯松丫"指的是枯死松树上的枝条。 7. 行人路上暗回首:"行人"指正在行走的人,"暗回首"是指暗自回头看看来时的路。 8. 月下独对溪头沙:"月下"表示在月光下,"独对"意味着独自一人面对,"溪头沙"指的是溪边的沙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常山道中所见的景象。诗人首先描述了雨后山色的美好,望向远方的水面,如同雪花落在脂麻花上一样美丽。接着,诗人用暮色中的白云、鸟鸣和远处的流水、残霞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然后,诗人观察到了流萤从衰草丛中飞出,宿鹊走上枯松的枝丫,这些细节展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最后,诗人以行人在路上暗回首的场景作为结尾,表达了在月下独自面对溪头沙时的沉思与感慨。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洞察力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常山道中》是南宋诗人白玉蟾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4年,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靖康之耻、南宋建立等,这些都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白玉蟾(1194-1229),原名葛长庚,字白叟,号海琼子,又号海南翁。他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文学家、道教领袖,被誉为“南宗五祖”之一。白玉蟾的人生际遇曲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高中。后来,他弃文从武,参军抗金,但因战乱被迫离开军队。在战乱与失意的岁月里,他开始接触道教,并逐渐成为了一名虔诚的道教信徒。 在白玉蟾生活的时代,南宋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金兵屡次南下侵扰,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白玉蟾将个人的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间,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忧虑。《常山道中》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