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
少镕蜡泪装应似,多爇龙涎臭不如。
只恐春风有机事,夜来开破几丸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句诗的意思是:看似华丽的外表,实则空虚无物;看似名贵的香味,实际却难掩俗气。只怕春风吹过,一切都如肥皂泡般破碎,就像夜间拆开的几本书一样平淡无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镕蜡:熔化的蜡烛,此处指熔化的蜡液制作成的花朵。
2. 蜡泪:蜡烛燃烧时滴落的液体,这里比喻蜡梅的花瓣。
3. 应似:应当相似。
4. 多爇:燃烧过多。
5. 龙涎:又名龙脑香,一种名贵的香料,燃烧时有香味。
6. 臭:气味。
7. 只恐:恐怕。
8. 春风:春天的风。
9. 机事:机密的行事,这里是双关语,既指秘密的行动,又指花朵的开放。
10. 夜来:夜晚来临。
11. 开破:打开并破裂。
12. 丸书:古代的一种印章,形状如丸。
去完善
赏析
《蜡梅》一诗以蜡梅为题,表达了诗人高荷对蜡梅的独特见解和感慨。首先,诗人通过比较蜡梅与蜡泪、龙涎香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蜡梅的美貌与清香并非人工所能模拟。然后,诗人担忧春风可能对蜡梅有所影响,暗示了自然力量的无情以及生命的无常。最后,以“夜来开破几丸书”的描绘,强调了蜡梅的傲霜斗雪精神和坚韧品质。全诗借物抒怀,寓意深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命哲学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蜡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大约在公元1662年至1722年之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的开端,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才子纷纷投身于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诗的作者高荷是清代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生平事迹虽然不甚详尽,但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这首诗中,高荷通过对蜡梅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这一时期,清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转折阶段,社会的动荡和民族的矛盾使得文人墨客们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深感忧虑。然而,高荷并没有被这些消极情绪所影响,而是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忠诚。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当时的文人骚客中非常罕见,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深刻的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