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范洁斋
沪水风涛七载还,今年赢得在家山。
临流领客清溪上,滴露抄书翠竹间。
晚计作堂应未晚,閒居成赋恐难閒。
云昏八表边烽息,须得伊人护玉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上海的水波和风涛在七年之后终于平息,现在终于可以回到家乡了。
我带着客人来到清澈的小溪边,沐浴在阳光下,大家在翠绿的竹林中一起享受这宁静的时刻。
创建讲堂虽然晚了点,但并不嫌迟;即使住在闲适之处,也不能放松写作的责任。
在外界云层的遮蔽下,似乎远方的烽火已经熄灭,我们需要有人守护这个地方,就像保护玉门关一样重要。
去完善
释义
1. 沪水:今上海市一带的古称,指代范洁斋从上海归隐故乡的过程。
2. 风涛:风波,指代范洁斋在社会上经历的风风雨雨。
3. 七载:七年,表示时间的长久。
4. 家山:故乡,指代范洁斋现在所处的家乡。
5. 临流:靠近水流的地方,指代范洁斋喜欢在水边活动。
6. 清溪:清澈的小溪,比喻纯净的生活环境。
7. 滴露:露水凝结的状态,形容翠竹生长的茂盛。
8. 抄书:摘录书籍中的文字,表示范洁斋读书学习的勤奋。
9. 晚计:晚年生活计划的含义。
10. 八表:八方之外,表示遥远的边陲地区。
11. 边烽:烽火台的火光,古代战争时用以传递军情的信号,此处象征战事。
12. 伊人:那个人,这里指的是范洁斋。
13. 玉关:玉门关,古时候中国西部边陲的重要关隘,此处象征国家边疆。
去完善
赏析
《寿范洁斋》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家乡山水之间的悠闲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边烽的担忧。在诗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厚的情感。首联以“沪水风涛”和“家山”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回归家乡的情景;颔联则通过“临流领客”和“滴露抄书”两个画面,描绘了诗人在清幽环境中的生活;颈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和期望,同时透露出一种忙碌而充实的生活状态;尾联则以“云昏八表边烽息”和“须得伊人护玉关”来表达对国家安宁的期盼和对戍边将士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家国情怀的优秀诗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寿范洁斋》是南宋著名文人吴泳为友人范洁斋祝寿而创作的诗词。该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46年,即南宋理宗嘉熙二年。在这段时间里,吴泳虽在朝廷担任要职,但对当时的政治现状和权力斗争感到不满。
范洁斋则是吴泳的好友,他在朝为官,为人正直廉洁,两人交情深厚。在当时,南宋政权逐渐衰落,外有金国、蒙古等强国威胁,内有宦官弄权、民生困苦等问题困扰。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吴泳对范洁斋的品德和才能极为赞赏,希望通过诗词来表达对他的敬意和支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