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归田园居六诗 其一
一室类蜂房,为食来穷山。
仅救饥火煎,跋履恐雕年。
平生丘壑念,回首鱼脱渊。
乡居何许家,菰茭满中田。
有儿可耕牧,枉滞章句间。
昨日鹊啅余,鴈书忽堕前。
云集南荡工,数灶腾青烟。
书卖犹可市,前功戒颓颠。
官业讵宜老,倦客志在闲。
置书命鸱夷,心事今泰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所如同蜜蜂巢穴的小屋,位于贫瘠的山野之中。
只为了填饱肚子而奔波劳碌,恐怕身体会日渐衰老。
我内心始终向往着山水田园生活,回顾过去如鱼挣脱了深渊的束缚。
这个乡村小屋是在哪里呢?水边满是茭白的水田。
我有一个儿子可以耕田放牧,而我不必再拘泥于诗书的规束。
昨天喜鹊在我身边叽叽喳喳,一封大雁传来的信突然掉在我面前。
我聚集在南荡的工作伙伴们,一起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
即使把书卖了也能在市场上立足,过往的成就不能成为骄傲的资本。
难道官场的事务真的适合老年吗?我现在渴望的是闲暇与安逸的生活。
放下书本,我让心里的烦恼随风而去,如今内心感到平静安宁。
去完善
释义
1. 一室类蜂房:此处的“蜂房”指的是蜜蜂的巢穴,比喻屋子狭小且拥挤。
2. 为食来穷山:“穷山”指荒僻的山野地区,这句话是说为了食物不得不到偏远的地方去寻。
3. 仅救饥火煎:这句话形容食物稀缺,勉强能糊口度日。
4. 跋履恐雕年:“跋履”是指行走艰难,“雕年”指不吉利的年份,这句话意思是说在艰苦的环境中害怕遇到不祥的年头。
5. 平生丘壑念:“丘壑”指的是山水景色或乡村田野,这句表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6. 回首鱼脱渊:借用鱼儿离开水面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决心离开官场的想法。
7. 乡居何许家:询问何处是理想中的田园居所。
8. 菰茭满中田:“菰茭”指茭白,一种水生植物,这里用来形容农田的景象。
9. 有儿可耕牧:表示家中儿子已成年,可以从事农耕和畜牧。
10. 枉滞章句间:这句意思是让儿子白白地浪费时间学习诗文。
11. 昨日鹊啅余:表示昨天喜鹊叫唤的声音传来,象征着喜讯来临。
12. 雁书忽堕前:“雁书”是指通过大雁传递的信件,此处比喻收到了一封来自远方的信。
13. 云集南荡工:这句话描述的是南荡地区的劳动场景。
14. 数灶腾青烟:描述农户家中炊烟袅袅升起的美景。
15. 书卖犹可市:这是说把书卖了还能换来些钱财。
16. 前功戒颓颠:“前功”指的是过去的成绩,“戒颓颠”表示警惕骄傲自满的心态。
17. 官业讵宜老:“官业”指的是做官的事业,“讵宜老”是反问的意思,这句表示做官并不适合老年人。
18. 倦客志在闲:表明诗人厌倦了官场生活,向往着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
19. 置书命鸱夷:“鸱夷”是指皮囊,这里指酒壶,这句话意味着放下书本,享受惬意的生活。
20. 心事今泰然:诗人现在的心情变得非常平静和坦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和陶渊明归田园居六诗 其一》,诗人以陶渊明的田园诗歌作为创作灵感,表达了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诗篇首先描述了简陋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通过“一室类蜂房”、“为食来穷山”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生活的艰难困苦。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积极地面对现实,寻找生存之道。
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提到自己平生的理想——回归自然,如“平生丘壑念,回首鱼脱渊”所传达的。这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与城市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紧接着诗人又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画卷:满目绿意盎然的菰茭,还有勤劳的儿子正在田间劳作。这一景象令人陶醉,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纷扰的世外桃源。
随后,诗人通过鹊啅、雁书等事物表达了意外收到信息的喜悦,以及在信息传递中所体现出的浓厚的人情味。在得到消息后,作者决定继续投身于事业,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展现出坚韧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人也提醒自己要保持泰然的心态,实现内心的和谐与宁静。
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勾画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画卷,充分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